中国储能网讯:超薄质子交换膜能够大大降低质子传导阻力,降低欧姆极化,在提高电堆功率密度和提升电堆运行性能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超薄膜还意味着原料更节省,系统设计更加灵活,开发者可以开发更简单更低成本的系统。不过,超薄膜要实现更好的性能,技术难度比寻常膜大得多,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超薄膜拥有话语权的当属戈尔公司(Gore)。
9月26日,戈尔全新质子交换膜亮相第四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高工氢电了解到,本次戈尔发布的全新一代质子交换膜更轻薄,性能表现更出色,特别是在低湿度环境下,经过实际验证发现,该质子交换膜阻抗更小,其超薄设计使得水汽传导更快,从而能够提升整个电堆的运行性能。
戈尔产品能够做到既薄又性能出色,是因为:基于独特的ePTFE (膨体聚四氟乙烯)结构增强技术,在高温低湿环境下,有效降低干湿循环,提高机械耐久性;采用独特的化学添加剂技术,解决了传统质子交换膜性能和化学耐久性不可兼得的问题,其化学耐久性大大增强,能有效延长整个系统在车辆使用环境下的寿命;全新一代质子交换膜的超薄设计可以节省原料,从而降低整个燃料电池系统的总体成本。
戈尔全新一代质子交换膜更轻薄,性能更出色
戈尔此次发布新产品正是在中国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加速产业化之际。相关调研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氢燃料电池装机量达到45876.9kW,同比增长高达642.6%。此外,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将以商用车为起点迈入产业化阶段,之后将带动乘用车应用发展,进入真正的规模化应用阶段。
戈尔负责人透露,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规范、不同的需求,该产品是基于戈尔的先进技术,通过筛选和评测众多不同材料及设计,找到的符合中国市场实际需求的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戈尔拥有严格的质量体系,可以有效把控产品质量、一致性及可靠性。因此,无论从技术、成本还是产品质量管控方面,戈尔均具备充分的能力来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助力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
戈尔已为全新一代质子交换膜量产做好充分准备
“戈尔已为全新一代产品量产做好充分准备。公司在日本冈山市打造了全球首条燃料电池车用百万平米级规模的质子交换膜生产线,采用新一代工艺,能够显著降低人力成本及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上述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