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氢燃料电池车初入市场 规模化推广待破局

作者:赵琼 张忠岳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9-10-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氢能发展已成全球趋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也成为汽车当之无愧的热门阵地。2019年9月26日~28日,第四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FCVC 2019)在联合国氢能小镇江苏如皋召开。来自全世界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者、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商、氢能燃料电池领域投资者和政府政策的制定者共聚一堂,共同为加强氢能及燃料电池整个产业链全球合作、促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推广出谋划策。

“目前,能源产业和汽车产业迎来了百年未遇的大变革。在各国政府推动下,各大能源企业和车企的集体发力下,全球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创新热度不断提升,市场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已经初步进入市场导入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的一句话道出了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虽然各国对共同推动氢能发展,建立全球化氢能供应体系和应用市场已达成广泛共识,但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FCVC2019)上,全球范围内的各界人士共同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商业化过程中,仍面临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车辆购置和运营成本较高、政策标准仍不完善、企业作用需要充分发挥等一系列问题,产业规模化发展仍待破局。

■全球正推进氢能转型中国市场受欢迎

根据《2018~2019中国氢经济发展年度评价报告》,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支持氢能的发展:日本发布了新版氢能与燃料电池路线图、美国顺利通过了华盛顿洲氢能法案、德国发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法国启动了国家氢能计划、韩国确定氢能产业为三大创新增长战略投资领域之一,并发布了氢能经济发展路线图。截至2018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已超过1.2万辆。与此同时,全球氢能供应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已经建成运营近400座加氢站。

“中国的燃料电池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军地位,能够为中国在未来领导新一轮的气候外交提供良好的机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局高级经济顾问、一带一路战略顾问郝博霖十分看好中国市场。自200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就已经在中国开展了多轮针对燃料电池技术和商业化的示范,目前正在中国8个示范城市开展示范项目。郝博霖认为,当下中国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已经覆盖4个产业集群,拥有超过33家上市公司以及40家汽车制造商。按照这一增长速度,达到规模效应之后,将对交通出行、改善空气质量以及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很多国家和企业想要在中国市场寻找机会。在此次会议上,日本众议院议员、日本前环境大臣原田羲昭表示:“希望能够和氢能发展非常先进的国家携手打造氢能市场,创造和鼓励更多氢能需求。”丰田汽车株式会社FC事业领域领域长滨村芳彦用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表示:“丰田不仅希望向中国市场提供产品,更希望把燃料电池技术用于商业领域,来满足中国燃料电池市场的需求。”

■氢燃料电池业务受重视车企积极布局

在全球范围内,各家车企也正在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业务。众所周知,氢燃料电池技术走在前列的丰田早已经放开了专利。现代汽车集团燃料电池事业室室长朴舜贊也提到:“现代汽车集团已经发布了燃料电池愿景2030,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年产70万辆燃料电池车的规划。”

上汽集团作为国内首家全面布局纯电、插电式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三条新能源技术路线的整车企业,为了加快燃料电池产业化的发展,已经于2018年6月成立了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用来自主研发燃料电池、电堆电池系统、储氢系统,为整车提供整套的燃料电池驱动解决方案。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表示:“目前上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燃料电池系统产品,为上汽未来整车产品开发打下了扎实基础。”

同样开始重视氢燃料电池业务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的还有长城汽车。长城汽车副总裁唐海锋表示:“为了重点发展氢能源,长城汽车在原有的SCV项目基础上,把氢能独立成专门的公司。它现在处于和长城汽车同等重要的位置,未来不仅会负责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还会同时利用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技术,为未来打造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共同发展的出行模式。”

■商业化落地遇瓶颈合作开放求共赢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需求互补,并行发展的新路线,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张翼表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仍然在车型开发、动力系统、续驶里程、低温启动等方面存在技术瓶颈。”他同时也指出,这些难题不仅是当下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需要克服的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需要关注的问题。

祖似杰呼吁,要实现法规、技术、市场三个方面协同发展,才能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进程。在法规和标准方面,要结合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尽快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在技术研发方面,要加大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在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空压机等方面由于技术原因尚不具备量产能力,还需要依赖进口;在市场应用方面,要加快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用氢成本,推进商业化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建议,要凝聚行业发展共识,巩固发展合力,综合各方意见制定面向2035年的2.0版本《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图》。在此次论坛上,各方纷纷表示愿意开放合作,分享燃料电池在技术、体系、产品等各方面的经验,通过规模化降低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及用氢成本,逐步推进燃料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共同携手推进能源转型。

分享到:

关键字:氢燃料电池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