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曾在传统汽车领域定乾坤的巨头企业,或再一次成为电动化变革的引领者与普及者。
一直秉承“为了制造更好的汽车”价值观的丰田汽车日前增添了新含义—在全球范围内努力推动电动化的普及,为电动化技术的发展深化贡献一份力量。
与丰田一样的是,大众汽车同样在谋划着电动国民车。在法兰克福车展的大众之夜上,全球首发的重磅新车ID.3成了大众表达“国民”定位的关键依据。
“ID.3不只是一款新车,将成为大众汽车把电动汽车从小众带向主流的代表产品,成为每个人的日常交通工具。”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如是表诉ID.3的意义所在。大众汽车计划用它引爆主流市场。
不单上述几家传统汽车巨头,还有宝马,其已宣布“将在2023年前实现25款新能源车型的布局,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这25款新能源车型中超过一半将是纯电动车。”等等。
在经历了对电动化最初的观望、犹豫和试水后,跨国传统汽车巨头们显然已火力全开,以进击者的姿态打造属于他们的电动化时代。
事实上,在他们以新的角色定位拟立足电动化潮头之前,电动化领域在“普及”的道路上已经“数度变换大王旗”。
比如众泰,在“人生巅峰”时曾连续两年销量超30万,其风头一时无出其右者。只不过后来由于其缺乏正向研发,车型以A00级电动车为主,竞争力薄弱,从去年开始陷入困局。最近更是遭遇被起诉、大股东所持股东遭冻结。
与众泰经历相似的是北汽新能源。其定位于中低端车型的EC系列曾多年来一直是北汽新能源的销售主力,车型定价均在10万以内,其市场战略思路是紧密围绕“亲民”去展开,价格低,且能切合普通消费群体对于出行工具的基本诉求。
同样后来由于该系列车型性能低端,销量遭遇滑铁卢。所幸北汽新能源果断刹车,力推车型由低端向中高端方向转型,才避免了众泰式结局。
相对于众泰、北汽新能源等企业在电动化普及上的做法,高工电动车总结认为,这一波由丰田、大众、宝马等掀起的“普及潮”将更有赢定市场的可能。
首先,从产品层面看,他们所推广的车型以紧凑型A级车为主,续航里程都在300公里以上,并且更注重电动化平台化的打造,整体品质与性能更佳。
比如大众ID.3,就是基于大众MEB电动平台打造,续航最高可达550公里(WLTP),电机输出功率为125千瓦/170马力,同时具备快速充电功能。
其次从在战略层面看,为扩大影响面,他们注重与同行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合纵连横”,比如丰田、大众等,相对单打独斗,他们更愿意以“组队作战”的方式去推行电动化的普及。
近日,丰田与常熟新中源创业投资对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关系达成共识。此后,丰田将与新中源创投在电动化系统领域开展新合作,双方还将不断摸索不局限于丰田、可以让其他企业可以使用该技术的措施。
丰田还与一汽还签订了电动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还与铃木达成合作协议。此外,该企业还开放了混合动力车(HV)等电动车相关技术的约2.374万项专利。
而大众,最典型的是以开放MEB平台的方式推进电动车的普及。现在福特和大众正在进行洽谈,即福特将基于MEB平台打造第二款车型。
第三是价格层面,大众的ID.3约合人民币10万元;丰田卡罗拉双擎E的售价从18.98万元到21.28万元不等。也就是说,他们用于引爆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在整体的售价上,完全在市场可接受范围内。
此外就是在品牌号召力与影响力方面。丰田、大众等跨国车企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上至对电池及零部件企业的影响力,下至对消费者市场的品牌号召力,这都将为他们从事电动化车型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上述两股电动化汽车企业势力之间的战略与效果对比,可以用一种理论解释。
在企业管理中有一套通俗易懂的生火理论,用来判断企业的生命力。第一种是烧稻草,它一点就着,初期火旺却不能持久;第二种是烧木头,它很持久,但火势波动很大;第三种是烧煤炭,这个不易点着,不过一旦点着后就能提供持续且稳定热能。
这套理论同样适用于电动汽车领域。众泰,包括北汽新能源早期策略,无疑是“烧草”模式,虽然在市场爆发的前几年迅速火起来,但其本身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力都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发展,所以很快就成为过去式。
并且,不得不说的是,相当时间内,国内电动汽车市场虽然有政策驱动,但消费者市场对该类汽车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并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烧草”模式下推向市场的产品缺少产品力、质量问题频发的后遗症。
但现在,跨国巨头入局“烧炭”,从上述他们普及电动化的策略共性,可以判断的是,这一轮的电动化浪潮将有望在他们手里“烧得”更为持久和旺盛。
在他们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整个造车体系的加持下,他们彻底改观并提升消费者对电动化汽车的认知,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