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数智化储能系统>储能关键装备 返回

电动汽车安全的关键在于电池管理

作者:施芸芸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9-10-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动汽车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电动汽车安全正成为行业和消费者越来越关心的话题。据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肖阳介绍,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截至目前,今年我国共发生了79起电动汽车安全事故,涉及车辆达96辆,其中,有58%的事故由电池自发产生,其余引发事故的原因则是碰撞冲击、电路故障以及受潮浸水等。肖阳认为,电动车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在于对能量密度的过度追求。他直言:“在汽车产品空间有限的前提下,整车质量还需不断减轻,实现续驶里程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池系统管理部总监张伟坦言,当前整车企业的研发周期不断缩短,产品验证时间不足,为了保证动力电池的安全可靠,必须对前期的系统设计拥有深入而广泛的了解,否则后期就难以实现电池的功能安全。

针对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开发院系统集成开发部部长张天强认为,整车企业应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贯彻至产品和行驶的全过程,从产品定义、研发,到制造和使用环节,都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构建安全设计业务流程,面向车端、用户端进行闭环设计,提升电池寿命,保证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使用。”张天强建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检测认证事业部首席专家、副总工程师王芳则提出了三点建议:提高碰撞安全性、实现整车一体化以及加强热失控防护工作。“在消费者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关注长期积累的损伤所导致的隐藏的电池安全问题。”王芳强调。

为找寻动力电池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高校也开展了电池起火故障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工作。肖阳表示,过充电、低温和高温环境均会对动力电池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诱发热失控从而出现安全事故。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教授熊瑞指出,从现有的文献来看,目前主要研究集中在过充电与内部短路方面,但事实上外部短路涉及了26%的电池安全事故,值得引起进一步的重视。

“自今年5月以来,接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的事故车辆数占总事故量的60%,其中,有80%的车辆在事故发生前10天进行了预警。”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震坡强调,“从技术角度来看,电动汽车安全事故是可发现、可预判、可处置的。我们需要客观、冷静、理性地对待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