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人物观点 返回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初步适应了发展需求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发布时间:2019-11-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产业,销量和保有量都是世界第一,拉动了包括充电基础设施在内的全产业链和生态链的发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充电网络。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短板正在被补齐,充电基础设施基本上跟上了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我国的充电技术、商业模式、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消费者充电正变得越来越便利。但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充电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如何?10月25日,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论坛”专题探讨了这个问题。

充电基础设施基本跟上了电动汽车速度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主任张帆介绍了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还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从2015年到2018年,我国充电设施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充电设施保有量突破100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46.6万根,私用充电桩64.9万根,充电基础设施基本上跟上了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排名全世界第一。公共充电桩的分布与新能源汽车的分布有很大相联关系,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好的地方,也是建桩比较多的地方。前10名地区占比达到74.7%,集中度相对较高。充电桩前三大运营商占比达到70%以上,前八大运营商占比达到90%,规模化的程度很高。我国充电设施建设形态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张帆形容为2015年之前叫跑马圈地,是超速超前建设,近几年进入合理发展时期,运营商更多根据市场需求建设和运营充电设施。

四大痛点依然存在

国网浙江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吕建副总经理的演讲主题是:电动汽车充电安全和发展趋势。他认为,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匹配的痛点。第一,找桩难,特别是最后一公里消费者找桩难。目前,我国很多充电桩建在地下车库里的负二层、负三层,导航不清晰,消费者不容易找。第二,充电缴费难,目前我们有很多充电运营商,各家运营商都有自己的APP,但不同的APP没有实现互联互通,用户必须装很多APP才能充电、缴费。点开不同的APP,用户才能知道哪里的桩充电最便宜,哪家有价格优惠。第三,充电时长比较长,消费者体验较差。充电安全存在较大问题。今年夏天发生的多起电动车自燃事件都与充电有关系,令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他认为,要使电动车更好的推广应用,这些问题都要引起各方关注和努力解决。

电动汽车充电安全问题出在哪

吕建指出,由于我国电动汽车的车辆类型较多,虽然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都实现了标准化,但也还存在着新老标准共存、充电电压范围比较宽,还有小功率和大功率等需求的多样性。充电设施所处环境也很复杂,一些充电站、充电桩是在户外无人执守,这些都是对充电安全安全保障的考验。

电动汽车的安全隐患来自于充电设施、来自于电池、也来自于整车控制,还受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多学科复杂的系统问题。

充电安全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充电设施的本体安全。第二个是充电连接的安全。第三是通讯与信息的安全。第四是整车和电池的安全。

充电本体的安全涉及到充电桩质量问题。今年7月,广东质监局抽检了九批次充电桩,其中七批次充电桩本身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充电连接是充电枪插到车上以后充电过程的安全防护,涉及到充电枪的质量问题、车上充电插座的绝缘防护问题、充电桩与车通讯时两端的绝缘防护问题。现在的充电桩都是由软件控制的,充电桩都要连接到后方平台。桩与平台之间的通讯要防止网络攻击,原来网络攻击的对象主要是电脑,现在攻击的对象转到工业控制系统,充电桩作为一个信息端口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电动汽车起火自燃的原因来自于电池,电池的稳定控制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汽车安全问题关系电动车发展前途

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于德翔董事长认为,电动汽车能不能实现规模化发展,最大的问题是汽车安全问题。电动汽车自燃起火,经常造成火烧联营的严重局面,对此,政府焦虑、用户恐慌、车企害怕、电池厂担忧,成为影响电动车发展的最大障碍。据特来电统计,80%的烧车事故都发生在刚充满电的时候。原因多是电池和BMS的故障,目前唯一解决的办法是做好提前预防,把烧车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为此,他们做了两层防护,一层CMS,一层大数据防护。判断充电的车存在安全隐患的时候立即停止充电,同时快速采集车辆数据,同时和全国同一时间、同一车型的充电数据做大数据分析。采用纵向和横向安全评估,对机车安全做出了有效防护。

北京小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晶晶女士认为,充电的安全隐患还没有办法避免但是可以减少,他们用大数据对很多城市的高危车型进行分析,在这些高危车型SOC达到90%以上时就对其进行一定的限流和限充,

小桔还对其他一些车型包括物流车做了大量的充电曲线匹配,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这辆车的充电异常会发生在什么时间,及时进行限流和限充,达到了保证安全的目的。

杭州伯坦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建议采用车电分离的方法。该公司董事长聂亮认为,现在消费者购买的电动汽车包含着电池资产,但私人买的电动车,车上的电池可以跑30万公里,他也付了30万公里的电池钱,但实际上他一年只跑一万多公里,跑五年省下的电钱根本无法省回电池钱,在这种情况下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发展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提倡电池跟车分开,电池应该由能源供应商提供服务,本质上是消费者用多少电就付多少钱,而不是把车一生的钱都给电池厂,这样电池效率可以利用得高,私人买电动汽车跟买汽油车得到一样的价格,买完车后按行驶里程付电费,运营商保证每公里电价低于汽油车,就有消费性价比的优势。

他指出,车电分离还可以解决充电的安全性问题。消费者自己拿100多千瓦的充电枪往车上插充电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车电分离后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充电安全隐患。

几项建议

与会嘉宾还对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发展提出了一些预测和建议。第一,随着车辆大规模进入家庭,小区的充电需求会越来越大,个人桩的数量越来越多,怎样做好智能控制,减少对电网冲击有很多工业要做。第二,发挥电动汽车作为移动电源的优势,提前设计电动汽车怎么样更好的与电网互动。第三,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车企是整车安全的责任主体,明确充电运营商是充电设施的责任主体。制定相关标准体系,通过技术手段、科技手段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 文中嘉宾发言摘自速记,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到:

关键字:充电基础设施 电动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