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电动化+可再生能源成就低碳交通未来

作者:齐琛冏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9-11-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成本的大幅消减,驱动了绿色能源的持续增长,而发展智能电网和储能等关键技术,则是对实现清洁能源并网和有效利用的关键。随着电动汽车、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的涌现,智能交通的发展不仅可以减少大气污染,还可以形成移动的电网,帮助进一步整合清洁能源。”美中绿色能源促进会执行会长王麒在10月27日举办的2019国际清洁能源会议上表示。

我国能源还是交通相关规划都强调了“低碳”二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电动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为低碳交通的未来方向。

交通电动化加速将倒逼燃油车退出舞台

目前全球电动汽车推广已经进入增长期,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占全球50%以上。据了解,2019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67.2万辆,同比累计上涨63.6%。2018年新增的公交车94%为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公交占比超过了55%。

多数大型车企也发布了全部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时间表,燃油汽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电力在交通用能终端占比将快速提升,据预计,电力在交通用能终端占比将从2018年的1%上升到2050年的33%。石油在交通用能终端占比显著下降,从2018年的94%将下降到2050年的33%。

能源交通与创新中心(iCET)高级分析师毛世越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四大驱动力:第一是提升国家石油安全,降低汽车的化石能源消耗;第二是减少交通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国家目标与承诺;第三是打赢蓝天保卫战,降低污染物排放,提升空气质量;第四是推动汽车产业转型与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毫无疑问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2019年7月在海南博鳌发布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博鳌共识》提出,力争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达到50%,全球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

可再生能源与交通系统融合或成未来选择

《“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应推动节能低碳发展、强化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以及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鼓励淘汰老旧高能耗车船,提高运输工具和港站等节能环保技术水平;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进新能源运输工具规模化应用。

然而,我国非电气化铁路都集中在光照强度为一类或二类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高的城市也大多集中在光照强度为三类或四类的中部和东南部。可再生能源和交通负荷在地理上不完全匹配,二者如何良好融合?

“交通导向的能源系统创新模式成为关键问题。”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马静指出。他建议,解决方案是构建的“源—网—荷”属性之间的供需平衡和灵活响应,从发电侧需要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资源,储电侧需要高效经济的混合储能系统配置,用电侧需要灵活鲁棒的能源管理网络建设。

海南省得天独厚的太阳能等自然禀赋,以及建成国际首创清洁能源汽车生态之岛的目标,让其已经开始了可再生能源与交通融合的探索。马静介绍,海南省能源交通融合发展整体思路是充分利用挖掘太阳能资源,充分利用占用征地,丰富电站功能,充换电站、光伏电站、退役电池回收站和储能电站“多站合一”,开发独具海南特色的能源交通融合场景。

根据《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预计到2030年海南电动汽车累计推广应用约100万辆,实现各类领域电动汽车全覆盖。对此,马静建议拓展分布式光伏应用场景,降低配电网的投资扩容,同时增加电网的调峰能力,减少海南电网的电力缺口,大幅降低梯次利用成本,提高充电站利用率,丰富其功能,并增加收益模式,提高海南土地资源利用率。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可再生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