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同时废止。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与能源相关的有:
鼓励类
电力:
1、大中型水力发电及抽水蓄能电站
2、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电站建设
3、采用背压(抽背)型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3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
4、缺水地区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空冷机组电站建设
5、重要用电负荷中心且天然气充足地区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
6、30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洁净煤发电
7、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采用流化床锅炉并利用煤矸石、中煤、煤泥等发电
8、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
9、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技术
10、电网改造与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
11、继电保护技术、电网运行安全监控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
12、大型电站及大电网变电站集约化设计和自动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13、跨区电网互联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
14、输变电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
15、降低输、变、配电损耗技术开发与应用
16、分布式供电及并网(含微电网)技术推广应用
17、燃煤发电机组多污染物协同治理
18、火力发电废烟气脱硝催化剂再生及低温催化剂开发生产
19、水力发电中低温水恢复措施工程、过鱼措施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
20、大容量电能储存技术开发与应用
21、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22、乏风瓦斯发电技术及开发利用
23、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
24、分布式能源
25、高效电能替代技术及设备
26、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
27、火力发电机组灵活性改造
28、智慧能源系统
新能源:
1、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
2、氢能、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
3、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
4、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工程,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5、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物燃油(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等非粮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
6、生物质直燃、气化发电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7、农林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储存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农林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锅炉和炉具制造
8、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工业有机废弃物、有机污水污泥等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大型沼气和生物天然气生产成套设备
9、沼气发电机组、沼气净化设备、沼气管道供气、装罐成套设备制造
10、海洋能、地热能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11、5MW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12、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设备及海底电缆制造
13、能源路由、能源交易等能源互联网技术与设备
14、高效制氢、运氢及高密度储氢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加氢站及车用清洁替代燃料加注站
15、移动新能源技术开发及应用
16、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发电互补技术开发及应用
核能:
1、铀矿地质勘查和铀矿采冶、铀精制、铀转化
2、先进核反应堆及多用途模块化小型堆建造与技术开发
3、核电站建设
4、高性能核燃料元件、MOX元件、金属元件制造
5、乏燃料后处理
6、同位素、加速器及辐照应用技术开发
7、先进的铀同位素分离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8、辐射防护技术开发与监测设备制造
9、核安保关键系统开发与设备制造
10、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
11、核电站延寿及退役技术和设备
12、核电站应急抢险技术和设备
13、核能综合利用(供暖、供汽、海水淡化等)
石油天然气:
1、常规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采
2、页岩气、页岩油、致密油、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
3、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网络和液化天然气加注设施建设
4、油气伴生资源综合利用
5、油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安全生产保障技术、生态环境恢复与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开发利用
6、放空天然气回收利用与装置制造
7、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
8、石油储运设施挥发油气回收技术开发与应用
9、液化天然气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
10、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备
限制类
电力:
1、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发电煤耗高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湿冷发电机组,发电煤耗高于305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空冷发电机组
2、无下泄生态流量的引水式水力发电
淘汰类
电力:
1、不达标的单机容量30万千瓦级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综合利用机组除外)、以发电为主的燃油锅炉及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