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比亚迪该如何破局?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蓝鲸财经 发布时间:2019-11-19 浏览:

中国汽车市场年初至今一直处于“寒冬”当中,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14.9万辆和1837.1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1.4%和10.3%。

近日,比亚迪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净利润15.74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1.197亿元,同比下降88.58%。

据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成立之初主要经营电池业务,是中国第一家为昔日“机王”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提供锂离子电池的供应商,2002年登陆港股市场,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正式进军汽车领域,2007年公司控股的比亚迪电子在香港上市,2011年比亚迪登陆A股。

第三季度净利跌88.58%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13.2万辆和1232.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7%和12.4%。不过,其中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增长,产销量分别达到61.4万辆和61.7万辆,同比增长48.5%和49.6%,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但随着2019年6月,补贴新政过渡期正式结束,新能源市场遭到“冰封”。业内专家认为,补贴退坡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目前车企多在观望,未来涨价潮或在所难免。

8月21日,比亚迪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1.84亿元,同比增长14.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55亿元,同比增长203.61%。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比亚迪从天上跌落人间。

据比亚迪披露的2019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1月到9月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938.22亿元,同比增长5.44%;净利润为15.74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三季度净利润为1.19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5亿元锐减了88.6%。

今年1月到9月,比亚迪汽车累计销售33.58万辆,同比下滑4.49%。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9.26万辆,同比增长34.31%。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仅为4.68万辆,同比大跌31%。这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出现下滑。

公司也曾表示,2019年第三季度,在汽车行业市场需求下滑及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预计公司新能源汽车销售将有所放缓,业务整体盈利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依赖新能源补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继今年7、8月份之后,9月销量下跌35%,新能源市场出现了罕见的销量“三连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三季度,国内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实现批发销售约20.5万辆,同比下滑19%,而比亚迪超过30%的销量跌幅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今年1-9月,比亚迪汽车累计销售33.5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9.26万辆,同比增长34.31%。虽然前三季度比亚迪销量保持同比增长,但主要由于上半年的拉动。自2019年补贴新政过渡期于6月结束之后,比亚迪自7月起连续三个月销量下滑,其中9月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为1.37万辆,同比下降50.97%,跌幅再次扩大。

业内人士表示,比亚迪第三季度的净利暴跌是受新能源汽车市场补贴大幅退坡影响。在补贴退坡后,比亚迪的未来也难言乐观。

从比亚迪2018年的财报中得知,比亚迪的对补贴的依赖,据悉,2018年比亚迪获得政府补贴20.73亿元,约占净利润的四分之三。

比亚迪在近期的三季报中表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预计第四季度汽车行业整体市场需求依然疲弱,叠加燃油汽车价格体系变化的冲击及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的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预计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盈利较去年同期也有一定幅度的下滑。

有业内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短期内给车企和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长期看将有利于优化和完善汽车市场,增强车企研发和培育市场的积极性。

结语

随着补贴的逐渐退出,意味着今后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逐渐从政策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面临真正的市场化竞争,新能源补贴进一步退坡,部分新能源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技术实力强硬的公司将逐步胜出。

同时,新能源补贴大幅退坡带来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承压,以及汽车市场需求整体疲弱带来的燃油车降价冲击,也使得比亚迪盈利能力受到了严重考验。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比亚迪该如何破局,值得期待。

分享到:

关键字:比亚迪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