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技术>重力储能 返回

加强汽车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仍需加把劲

作者:王璞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9-11-26 浏览: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越发重视。无论是日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还是第二届进博会传递出的信息,都表明中国将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应该说,中国已经是公认的全球知识产权大国,但与知识产权强国仍有距离。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2017年中国已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的第二大来源国,仅次于美国。而且,中国是惟一申请量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国家,自2003年以来每年增长率都高于10%。不过,中国在有技术含量的专利申请方面还存在巨大短板。

对于汽车产业而言,虽然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层面有了长足进步,但仍须加把劲。无论是鼓励支持技术创新,还是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加强汽车业知识产权保护,让创新者有更多安全感和获得感,是确保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汽车产业从粗放的成本竞争向高技术竞争的转型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是必备要件。

前不久,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发布的“2019汽车专利创新指数”显示,国内车企在2019年专利创新保护等层面有所进步,但与国外车企相比仍有差距。同时,国内车企对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仍然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

目前,国内车企在专利和知识产权层面的进展,大多数仍然处于“以量取胜”的阶段。在专利撰写数量、发明专利占比、权利要求项数、说明书页数等方面,我国车企同比均有提升;但在专利布局方面,虽然结构呈逐年优化趋势,但国内车企在车身及车身附件领域专利占比仍然偏高,与外企在华专利布局质量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通过对“2019汽车专利创新指数”外资企业前十名与自主企业前十名的对比发现,在专利平均权利要求数方面,外资前十名企业为12.5,自主前十名企业为8.9;在平均说明书页数方面,外资前十名企业为19.5,自主前十名企业为9;在发明专利占比方面,外资前十名企业高达93%,而自主前十名企业仅为31%;在平均专利得分方面,外资前十名企业为0.9,自主前十名企业为0.39,其中的差距显而易见。

另外,在对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更高的智能网联领域,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车企的专利研发和专利布局明显不足。在智能网联领域综合专利指数前20名的车企中,只有3家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入围,而包括大众、通用、丰田、本田、日产、福特、现代等跨国车企在智能网联领域的综合专利指数都颇高。这也正是中国车企在专利及知识产权领域亟需补齐的短板。

与此同时,中国车企的知识产权短板还体现在海外布局方面。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已经愈发深入地在中国展开专利布局,为未来在华可持续发展铺路,但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的专利布局和创新几乎仍停留在“半沉默”状态。

面对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和跨界竞争的加剧,中国汽车产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层面的短板必须迅速补齐,否则很有可能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深度参与全球汽车产业竞争中“拖后腿”。

分享到:

关键字:汽车 知识产权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