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运营商冰火两重天,谁能熬到充电桩盈利拐点?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电动车 发布时间:2019-11-29 浏览:

过去热火朝天的充电桩行业,正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境地。

11月25日,广汇汽车与国网电动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在上海揭牌,规划2020年完成43万个充电桩的布局。

不止广汇汽车,包括恒大集团、碧桂园、万科、融创等地产商,滴滴出行、蚂蚁金融入股的哈罗出行纷纷跨界进入充电桩领域。与此同时,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蔚来、小鹏等车企也已经开始自建充电桩或已加入充电桩运营业务等。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国外势力开始在中国充电桩市场发力。英国石油巨头BP在投资充电服务平台电享科技后,又宣布滴滴成立合资公司布局充电基础设施;瑞典ABB也通过收购上海联桩67%股权进军中国充电桩市场。

房企、车企、出行服务商、石油巨头等国内外企业涌入背后的逻辑是,国内充电桩巨大的市场前景。

首先是政策及资金大力扶持。财政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奖励政策明确指出,2016年-2020年,将持续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给予财政奖补。同时包括深圳、上海、杭州安徽、成都、温州等多省市明确了充电设施补助标准。

其次是国内充电桩保有量存在巨额缺口。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止今年10月底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为114.4万台。距发改委2020年目标480台充电桩的保有量,存在着近370万台的巨额缺口。

虽然市场前景一片光明,但当前国内充电桩企业面临着“九死一生”的现状,因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充电桩利用率低等,亏损已经成为行业 “公开秘密”,充电桩运营企业倒闭、退市、被收购渐成常态。

谁能熬到盈利拐点?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上半年,国内充电桩企业巅峰期有超1000家。而当前全国存活的充电桩企业已经不足百家,较2017年死亡率高达90%。短短两年半时间,充电桩行业已转入下半场,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淘汰赛开启。

目前,国内充电桩主要玩家分为三类:一是特来电、星星充电等专业的充电桩运营企业,二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普天等坐拥国家电力资源的央企,三是蔚来、比亚迪、特斯拉等面向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车企。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止今年10月,全国仅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等8家企业运营充电桩数量超1万台,充电桩累计保有量占据总量的89.8%,其余运营商瓜分剩下一成市场份额。

市场高度集中,其中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等第一类和第二类企业占据绝对优势。

充电桩是重资产产业,因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加上充电桩利用率低等因素,盈利模式一直难解。低利润、高投资的充电桩领域已经进入下半场,很多熬不住的企业就逐渐淘汰出局。

如连年亏损的富顺光电遭遇资金链断裂最终停产,并在10月被大股东雪莱特作价1元无情出售。更早的2018年,容一电动资金链断裂无奈解散,扩张激进的富电绿能也麻烦缠身已退出新三板。

上述充电桩企业的悲剧只是数百家倒下的企业的一个缩影。

要知道,即便是国资委间接控股的普天新能源易处于尴尬境地,其55%股权挂牌半年之久,依旧无人接盘。普天新能源充电桩保有量13740台,位列第7,但依然难逃亏损的“噩梦”。

普天新能源去年营收6.46亿元,净利润亏损3.79亿元;今年1-3月营收1.85亿元,净利润依然亏损1.85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坦言,头部企业尚且如此艰难,充电桩企业生存现状堪忧,这也是普天新能源无人接盘的主要原因。充电桩行业真正的危险集中在未来的1-3年,尚无明确盈利模式的充电服务业如何撑到行业盈利拐点的到来,是当下运营商们的首要任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头部企业已逐渐形成规模效应,盈利模式正逐渐清晰,充电桩行业盈利拐点或将到来。

大浪淘沙后,充电桩市场将更良性、健康发展,产品性能及质量将大幅提升,活下去的企业最后将享受市场红利。

分享到:

关键字:充电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