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能源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以及环境约束的日益趋紧,煤电在“十四五”、以及未来更长一段时间该如何发展,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火电企业接连破产、关闭
近几年来,尽管在清洁化发展和结构性调整的背景下,火电规模的缩减不可避免,但破产清算的速度之快还是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短短半年,国字头电力投资企业排队出售亏损的煤电资产。
11.13、国电电力发布公告,同意国电电力作为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国电宣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宣威公司”)破产清算。同意宣威公司采取“破产不停产、边生产边重整”的工作计划实施破产重整事项。宣威公司破产清算,国电电力母公司须一次性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损失约11.38亿元,并对公司持有的宣威公司债权提取减值。
08.30、国投电力发布《关于预挂牌转让部分子公司股权的公告》称,为推进实施公司整体战略布局,调整资产结构,拟转让6家火电公司股权。
07.31、华能国际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了公司计提重大资产减值准备的议案,国际会计准则下计提减值准备25,992.18万元。主要是因为:洛阳阳光热电有限公司已提出破产申请,需计提减值22,985.84万元。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海口电厂4#5#机组受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影响,将于2020年6月底关停,需计提固定资产减值3,006.34万元。
06.27、大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大唐发电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甘肃大唐国际连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其无力支付到期款项约1644.34万元为由,向甘肃省永登县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另外今年还转让4处火电厂资产。
在能源清洁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水、核、风、光、气、氢能、生物质等并举的“清洁大家族”正在崛起,这意味着火电生存空间将持续缩减。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下称“中电联”)指出,燃料成本上升和市场电量增加形成的双向挤压,使煤电企业经营压力陡增,五大发电集团首当其冲。
“随着电改不断深入,市场化交易电量不断增多,但在煤价高企和部分区域发电企业让利继续加大的情况下,火电盈利空间再受挤压,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加大。”广东某电企一位高管表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解决煤电亏损需要从“市场煤计划电”和煤电矛盾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入手,统筹提出解决办法。”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法律顾问陈宗法认为,煤电企业要继续内强管理,外拓市场,通过科技进步、资本运作以等待转机外,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根据煤电新的战略定位,针对市场化改革过渡期、能源转型期,调整、完善旧的政策,出台新的有效政策。”
10台火电机组获延寿
今年,火电行业除了关停、破产,还有一个新动态:延寿,即超期服役延续运行。据北极星电力网不完全统计,今年,各能监局或企业公告的火电获准延寿的机组已达10台,这10台机组分属国家能源集团和华电集团。
2月 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1号机组获得超期服役延续运行批复,获准延寿11年。邹县电厂1号机组是山东省首台30万千瓦机组,被列入国家“七五”到“八五”重点建设项目,于1985年12月12日投入运行,设计寿命为30年。
8月 国电电力大同发电公司4-6号机组获得超期服役延续运行批复,获准延运三年,可继续服役至2022年5月。
9月 华电能源公司哈尔滨第三发电厂1、2号机组获准“延寿”10年,为该厂提质增效再添新“动力”。该厂一期工程安装两台20万千瓦机组,1、2号机组分别于1986年和1987年投入运行,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该厂先后对机组进行了增容改造、供热改造等“升级”,相继完成了脱硫、脱硝等一系列环保改造,使机组的安全性、经济性得到大大提升。经过专业机构全方位评估,确认两台机组符合继续服役要求,将继续服役至2029年。
10月 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1、2号机组获得超期服役延续运行批复,获准延运十年,可继续服役至2029年9月、2030年10月。靖远公司1、2号机组是国家“七五”到“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分别于1989年9月、1990年10月投入运行,设计寿命为30年。
11月 国电长源电力发布公告称,于2019年11月25日收到国家能源局华中监管局通知,准予汉川一发1、2号机组延续运行,以两台机组延续运行评估报告通过的时间2019年4月15日和2019年6月3日为基准,延续运行10年。
近年来,随着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市场的竞争,各火电厂也对火电机组进行了各种升级改造。而超低排放、增容提效、供热改造也使得企业的投资不断加大,使得煤电相对风、光的经济性更快的丧失。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员姜克隽表示,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潮流不可抵挡,中国煤电产业越早认识到这一趋势,并及早布局调整,才可能在未来改善经营状况;逆势投资煤电,最终遭殃的是煤电企业自身,未来将面临更严峻的生存挑战。”
我国为何还在新建燃煤电厂
虽然我国火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火电装机依然在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火电装机容量为115030万千瓦,同比增长3.8%,增速低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
为什么当欧洲国家都在关停煤电之时,中国为什么还在发展煤电?
对此,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表示,关于煤电的发展,要系统地从整个国家资源禀赋和能源存量结构综合起来看这个问题。
我们始终把提高煤电占煤炭消费总量当中的比重,同时压减散煤的消费作为煤炭减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把煤电装机控制在11亿千瓦的目标,现在预计可以实现。特别是已经提前完成了“十三五”期间要淘汰落后的煤电机组2000万千瓦的任务。中国这些年加大力度推进煤电的超低排放,现在达到超低排放水平的煤电机组已经达到8.1亿千瓦,这是全世界最大的超低排放清洁能源煤电系统。煤电清洁排放的水平应该说走到了世界前列。
特别需要再说一下的是,在中国现在能源总量煤炭占比比较大的条件下,我们发展清洁高效的煤电机组,包括超临界、超超临界,容量大、能效高、污染排放少的机组,同时把散煤压减下来,集中提高用于发电的煤炭,在整个煤炭消费比重当中,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不但可以优化煤炭消费结构,而且不会带来煤炭消费量的线性增加。从这些年的发展实际和“十三五”相关目标的完成预计情况,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煤电该如何发展
煤电在我国电力体系中,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拥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随着能源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以及环境约束的日益趋紧,煤电在“十四五”、以及未来更长一段时间该如何发展,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从目前来看,业界对于“十四五”电力消费已经形成基本共识,而各方分歧主要集中于供给侧如何配合消费侧的变革。
一方观点认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煤电在“十四五”期间,应该暂缓发展或不再发展,为可再生能源腾出空间。
另一方观点认为,煤电在“十四五”及未来更长一段时间还要适度发展,主要承担为可再生能源及电力系统提供调节能力的任务。
对于未来我国能源转型的目标和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愿景,在每一个关注电力发展的人心中都是无比清晰且明确的。当我国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国承诺,或多或少都取决于电力结构优化和煤电的减排增效。
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煤电由“电量”型电源向“电力”型电源转型的过程中,重回“5500小时”的光辉岁月已成为美好愿景;煤电的发电量也将会随着社会发展阶段和新能源技术的进步而先于装机容量达峰。
值得关注的是,在以电力市场化为核心的电力体制改革中,如何通过政策工具让不同类型的机组物尽其用,共享发展红利;并通过有效的市场手段形成资源和利益的再分配,促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协调发展,是当下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