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新能源汽车期盼消费侧政策支持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9-12-11 浏览:

 “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层次问题开始显现,包括市场需求开始放缓,产能过剩问题浮现……”中国质量协会顾问戈辉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新能源汽车质量论坛上表示,这些问题出现的大背景,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逐步退坡。此时,优化行业后续支持政策的需求更显迫切。“后补贴时代”汽车消费支持政策如何规划,成为会上讨论的热点话题。

补贴调整

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影响较大

今年上半年,在补贴政策调整的一段时间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了一定波动。业内人士指出,行业内外因素同时作用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行为。

其中,补贴政策急剧退坡50%,同时,非财税政策没能及时衔接是关键内因。尤其是地方补贴的取消,直接导致企业获利空间缩小,失去“上量”冲动。同时,地方没能很好落实从“支持购置”转向“支持使用”的政策,没能明显改善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直接因素。此外,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不足,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主任黄永和表示,外部因素的作用也导致了新能源汽车销量波动,“在补贴过渡期内,企业一般都要冲量,优惠力度较大。一部分用户会提前购买新能源汽车,从而影响到后几个月的销量;传统汽车加大促销,也挤占了部分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国5、国6切换影响,今年5、6月传统燃油车售价大幅度下降,某些汽车高档品牌价格甚至腰斩;深圳等限购城市增加了传统燃油车上牌指标,实际上也导致部分消费者转向传统燃油车。”

汽车行业整体下滑

促消费政策需更加精准

实际上,为提升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行业整体销量,从去年9月开始,各部委就相继出台了相应政策方案。“在进行相应分析研究后我们发现,这些政策效果并不明显。”黄永和直言。

“原因是多样的,我个人认为应该有针对性的研究体制机制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实操和政策如何落地的问题。”黄永和指出,汽车行业整体消费下滑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影响消费者的信心;第二,老龄化问题凸显,而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变化较大;第三,汽车更新换代需求较大,但是政策引导不够;第四,政策频频调整,导致消费者推迟一些购车的需求。

黄永和建议,汽车促消费的政策应该精准施策。比如,燃油车限购对新能源汽车销售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如果真正放开燃油车限购,燃油车销量会提升,但肯定会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造成一定冲击。“首先该建立鼓励购买、合理使用的汽车税制,通过税制来调整消费者的使用。”

“放宽燃油车限购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系确实是两难的问题。”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持类似观点。他指出,天津、杭州、深圳等城市的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车销售均受到了该问题影响。

“后补贴时代”

政策支持仍是必须

把促消费政策精确落实下去有很大难度,但在“后补贴时代”,对新能源车消费的政策支持仍需坚持已是共识。

“从2017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行业就进入了‘后补贴时代’,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的设计应从研发、生产、购置、使用等方面构建一揽子政策工具包。”黄永和指出,“如在购置环节,可否增添第二辆车加置,或车辆置换补贴以促进车辆更新需求?”

此外,据了解,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推动下,也出现了较快增长。2008年美国《紧急经济稳定法案》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前25万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将享受2500-7500美元的税收抵扣额度。“我们是否也可以考虑税收优惠?个人或企业买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可以抵扣相应的所得税?这还是有可能实施的。”黄永和表示。

此外,在使用环节加强政策支持也是业内呼吁的重点。业内人士指出,保险支持政策、路权开放政策,以及在部分城市开放公交车道的路权等均有实施可能性。  

“当然,推广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也要因地制宜。比如在柳州,新能源汽车可以上公交车道;在北京,该政策就未必行得通。”黄永和表示,如果政策能更有针对性且落到实处,会更有效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