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如何打造动力电池数字工厂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9-12-13 浏览:

动力电池制造数字化,本质上是利用互联网,将制造过程的信息数据,转换成一串代码,进行数字化管理。然后通过验证、仿真、调试、系统搭建,把真实生产虚拟化,再映射到现实,完成数字化全流程生产。

通俗一点理解,就是把现实世界搬到网络中虚拟运行,然后按照仿真结果来指导生产。

像盖房子一样,提前输入全部参数并建立模型,计算最佳方案并建设。同时,软件能实时反馈调整,让所有数据按最初模型几乎一分不差运行。

从执行层面上看,动力电池制造数字化主要分三个部分,包括生产规划、设备运行和具体性能。

生产规划上,主要用Plant Simulation等软件,在虚拟平台上进行真实生产映射。然后根据映射,去设计验证,进而实际生产满足产能规划。例如视频1所示,叠片设备节拍仿真,能真实映射实际过程。

设备运行方面,用MCD等提前模拟核心物理动作,包括相关设计和电气联动,能全部模拟出来。还可以远程虚拟调试,让软件和硬件交融,完整显示真实机器运转状况。

具体性能验证,西门子用的是UG-NX仿真。利用有限元原理,通过一系列真实参数设定和网格划分,测算产品性能和最优结构设计方案等。

整体而言,动力电池制造数字化是将产品设计、生产和生命周期管理、工厂运营规划结合起来。通过数学建模,进行模拟,实现数字和现实交融。

动力电池制造数字化牵涉的实际应用难点很多,主要分三个方面。

第一是数据采集难度大。将产品信息通过传感器采集,然后转变成有价值的数据。这中间牵扯到数据的精度,真实性,有效性。一旦数据出现差错,结果自然不准,不但起不到指导现实,还会误导。

第二是硬件兼容。不同元器件,不同设备的数据录入和信息交换方式不同。企业采购各家供应商的硬件不兼容,会造成数据交换不稳定和易产生错误,进而导致仿真时结果不准。

第三是数据有效利用。即便数据真实,但不同的仿真模型和参数输入,得出结果也千差万别,无法落实到实际生产。

在动力电池制造数字化投入上,主要分三个方面。

首先需要采购一整套系统软件,完成和企业自身用的PLM、MES、ERP系统对接。光全部软件费用,可能至少要一二百万起步。

其次是培训成本支出。动力电池工业数字化软件培训,需要管理层、工程师、采购员、普通工人等全部参加。不但使用软件要转换,还有从业思维模式也要变更。

最后是体系架构变革成本。动力电池工业数字化,管理体系要跟西方的数字化工厂模式接轨。例如产品质量管理体系,需要跟欧洲的标准看齐。

不过在效益产出方面,也会非常大。第一节省成本,由于自动化程度普及和软件仿真应用,动力电池数字化生产,几乎不需要人工就行。

第二提升产品生产效率。数字化工厂能充分利用设备等资源,提前防范和控制错误风险,以最小产出获得最大生产效率。

第三,产品良率和一致性等品质提升。通过精细化数据管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损缩减。设备等投入只需一次性,产品的性价比得到大幅提升。

有业内人士反馈,动力电池制造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要想建好,最好是一开始就按数字化建设,自动化程度高,这样方便数据收集和交换反馈。同时电池工艺要稳定,不要经常变动。

不过在投入产出比、技术、管理等方面还需慎重考虑,不要盲目推进,原因主要是数据信息转换不精确和管理流程跟不上。

利元亨研究院院长杜义贤博士曾向高工锂电表示,动力电池制造数字化可实现移动端与设备实体运作同步。管理者能随时随地了解设备实时运行和生产数据,同时能预测未来的生产数据和可能出现的产线故障,提前制定计划和对策。

关于动力电池制造数字化,利元亨理解是以MES为核心,对工厂内的制造资源、计划、流程等进行管控;工厂与产品设计层有紧密关联,是设计意图的物化环节;通过系统集成,数字化工厂还与企业层和设备控制层实时交换数据,形成制造决策、执行和控制等信息流的闭环。

逸飞激光技术总监冉昌林认为,动力电池制造数字化在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改善交期、提高品质等方面将实现重大提升,使产品制造做到尽善尽美。

总之,动力电池工业数字化推进,要看投入产出比,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从当前动力电池产业入冬,“降本增效”压力剧增背景看,眼下最重要可能还是动力电池生产工艺和材料体系的革新。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