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5 日,工作人员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演示红旗汽车与诺基亚公司联合开发的5G 远程驾驶技术王鹏摄/ 本刊
◇覆盖面不广、基站选址难、运维成本高等问题仍制约着5G发展,怎样快速低成本部署5G网络尚需探索
◇“5G需要踏踏实实把基础夯实了。”
◇当前只依靠一些大企业形成技术突围不够,应以新型举国体制攻关5G核心技术,国家主导5G应用创新,形成全社会共建5G新格局
“5G网络要发展,基础设施须先行。”中国铁塔通信技术研究院院长窦笠介绍,2019年5G牌照发放后,中国铁塔全量统筹电信企业5G建设需求。目前,中国铁塔承接5G建设需求超过10万个。
得益于5G网络的搭建,9月7日,中国联通安顺分公司和青岛分公司携手,利用5G网络技术,跨越近3000公里,完成了贵州省首例远程外科手术。
10月31日起,全国50个城市率先实现5G商用。按照规划,贵州省2022年将实现5G全面商用……
5G大潮汹涌而至。
5G发展网络建设是基础、应用创新是根本、应用创新与网络能力融合发展是关键。对照此,业内人士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5G发展前景光明,但眼下发展应用模式尚未明朗:一方面,5G建设、运营都需要有巨额投入,但“杀手级”应用迟迟未出现,盈利前景有待发现;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5G热情高涨,对产业形成高期待,有可能干扰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如何在5G这一我国的优势领域占得先机、一路领先,催化形成产业优势,进而提升中国智造潜能?记者调研采访中,业内专家指出,目前全世界都在争夺5G主导权,我国当前只依靠一些大企业形成技术突围仍然不够,应以新型举国体制攻关5G核心技术,国家主导5G应用创新,形成全社会共建5G新格局。
5G网络覆盖加速跑
以5G商用为契机,我国不断加快5G网络部署,推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目前5G网络建设在重点城市和重点区域取得较大进展。
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贵州,近年来深入开展“满格贵州”“光网贵州”行动。按照规划,2019年至2022年,贵州省5G建设投资累计要完成200亿元,5G基站规模累计将达到3.2万个,到2022年力争实现5G全面商用。“我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5G网络建设和技术应用研发。”中国联通贵州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冯军介绍。
江苏移动已在南京、苏州、无锡三市建成逾5000个5G基站。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总经理周毅透露,预计到2020年率先覆盖江苏全省13个地市及县城,到2025年覆盖全省99%人口。
目前云南省16个州市均已开通中国移动5G基站,覆盖客户80余万。昆明已完成一环内重点区域的5G网络连片覆盖,其余15个州市和重点区县的5G建设也在持续推进中,力争到2021年实现云南省16个州市所有城区及县城连续覆盖,迅速从4G向5G演进。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有关专家认为,搭建好5G网络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形成好的、可持续的应用场景。
11月10日,2019南京马拉松鸣枪起跑。江苏移动作为本届南马官方网络运营商,在起跑线前架设VR全景摄像机,借助移动5G网络全景直播南马的出发瞬间。江苏移动南马网络保障相关人员介绍,江苏移动对此次赛事的网络加强保障,承受住了开跑前3万名跑友同时使用网络的极端高负荷情况。
“5G未来应用的主要方向是面向行业客户场景,业界最为看好车联网、智能制造、医疗等方面。”中国电信湖北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总经理虞风华说。
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与昆明船舶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建了云南省首个智能制造5G应用创新实验基地。目前基于5G的智能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成功运行,已于10月16日在瑞士的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亮相,高可靠低时延的控制创新应用,让论坛嘉宾感受到中国工业互联网新生态的光明前景。
中国电信贵州公司副总经理陈杰也提醒:“目前5G网络建设还处于起始阶段,只能首先针对有需求的区域和重点业务发展的区域进行示范,快速低成本部署5G网络尚需探索。”
“5G太热了,能不能降降温,让大家踏踏实实把基础夯实了。”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市场部人员谢超说。
三大瓶颈制约5G发展
记者采访调研中,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覆盖面不广、基站选址难、运维成本高等问题仍制约着5G发展。
5G网络覆盖面不广。湖北电信网络发展部副主任陈澍坦言,5G建网成本是4G的数倍,目前尚未探索出盈利模式,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量,单纯靠运营商投资压力较大。
有关专家表示,对5G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要国家和政府配套出台相关政策,平衡国家战略、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之间的关系,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独立组网标准迟迟未出台,应用创新步履维艰。业内人士认为,当前5G发展需要尽快探索出类似于4G时代微信这样的“杀手级”应用。记者调研发现,当前的5G基站都是非独立组网(NSA),低时延的特性还难以体现;独立组网(SA)尚处于准备阶段,一定程度影响了行业应用。
垂直行业开放度不高也是阻碍应用推广的因素之一。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计划部5G项目经理桂鲲鹏说,很多行业我们想进去,但行业专网不开放,“建设行业专网投入大,还需要打破行业固有的桎梏,必须自上而下推进。”
5G基站选址难、建站难,需要加大协调建网力度。桂鲲鹏说,中国移动在湖北全省布局5G网络需要建设4000多个5G业务汇聚机房,现在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都在建,但是各自为政,“一个机房30万元左右,每年的租金还得三四万元,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完全可以三家协调起来一起建。”
记者调研了解到,各地都存在一些小区,居民担心辐射问题,不允许设备进入的情况。或者提出高昂的场地租金和资源使用费,人为抬高5G进入门槛。
信息安全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电信湖北公司网络运行维护部主任刘安军说,5G面向的是行业应用,比如车联网,容不得半点闪失,“电信网络无时无刻不在被攻击,保障信息安全是重中之重。”
5G基站耗电较大,也增加了基站的运维成本。“5G的整站功耗3500千瓦时,4G是1200千瓦时,5G的用电量是4G的2.5到3.5倍。”中国移动湖北公司5G办公室负责人徐桦介绍,目前湖北电价是直供电每度0.61元,一个基站一天的电费100元左右,全面使用起来的话可能一个月3000~5000元。如果湖北省全覆盖的话,需要8万个基站,电费成本负担较重。
全产业探索“杀手级”应用
业内专家指出,5G的成功取决于应用创新与网络能力实现深度融合。5G网络建设是基础,应用创新是根本,融合发展是关键。
5G大规模建设,首先要坚持SA架构引领。大唐移动董事长罗昆初认为,SA产业链将在半年内成熟,我国具备直接上SA的可行性;要坚持SA网络架构引领产业和应用,形成全球5G发展的风向标。虞风华表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推动国际电信联盟尽快冻结SA标准,便于设备厂商尽快推出相关设备,然后大规模建设SA基站。
5G发展,基础设施须先行。工信部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陆峰建议,国家加快出台支持5G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政策,从专项支持、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等方面加大扶持倾斜,可结合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远程医疗、虚拟现实等发展,加快推进5G重大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5G成败与否,应用是根本。业内人士认为,有了应用,就可以延伸5G产业链,找到盈利模式,将“5G+云网融合”“5G+AI”等打造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社会。韩国运营商把5G套餐和高清视频打包推广,半年发展5G用户达到350万,其中100万持续使用VR和AR内容。“优质的网络、终端以及丰富的内容会相互促进,加快5G用户的增长,推进5G产业链成长。”
专家建议,我国也应大力发展面向个人的5G应用,可鼓励扶持VR、AR相关生态链和产业发展,先期重点推动“5G+VR”直播业务(球赛、综艺、演出等),提升个人用户的5G使用体验。
提升垂直行业开放水平,鼓励创新开展5G相关应用。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生态保护等领域加大5G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鼓励优先使用5G技术和产品,加大财政资助项目5G产品服务采购力度。
同时,加大5G创新创业激励力度,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引导全社会开展5G应用创新。陆峰建议,国家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发展5G创新创业基础平台、测试验证、技术培训、应用推广、投融资等各类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全流程创业服务,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5G应用大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链。
以新型举国体制攻关核心技术
如何加快推进5G产业的发展?多位专家建议:
以新型举国体制攻关5G核心技术。中国移动绍兴分公司总经理熊宙实建议,政府对5G相关技术研发进行政策倾斜,尽早布局芯片、模组研发,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耗。他认为,“5G是我国优势领域,发展不妨更快一些。目前只依靠一些大企业仍然不够。政府应该给予一定政策引导。AR眼镜、手机、行业CPE(客户终端设备)等专用终端开发都需要扶持。”
罗昆初介绍,中国信科集团依托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布局产业链基础领域,包括移动通信、光通信、保密通信与集成电路,同时联合中电科、三大运营商等央企,牵头成立中射频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旨在从源头提升5G产业自主可控能力。他建议坚持央企联合创新,国家配套产业政策及自主产业发展基金,在市场份额、国家政策等方面给以倾斜和引导,提升产业自主能力。
国家主导5G应用创新。虞风华认为,完全市场化做不到5G大推广。5G技术水平、建设能力、商业能力决定了单纯靠运营商培育周期会很漫长。远程医疗、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都需国家主导。建议国家快速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应用,带动5G产业大发展。
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为5G发展筑牢底盘。刘安军说,核心的数据信息设施必须使用可信来源的设备。每做一个应用,必须先要在安全上进行投入,跟客户一起研究推动,确保信息安全。
加强协同、降低成本,形成全社会共建5G新格局。业内人士建议,电费是5G基站运维成本中的大头,政府可在电价上给予政策倾斜,让基站和水电气暖一样成为建筑物的必备配套;加强通信行业协同,控制过度竞争,共同解决5G发展问题,形成全社会一起建5G网的大格局。
同时,专家建议加强5G技术国际合作,加快推动我国5G产业和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世界主要国家5G网络建设和应用产品供给。
(采写记者:王贤丁怡全赵久龙向定杰方问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