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车企贸然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很可能会面临一系列挑战,未来在推进相关业务时,跨界的“造车新势力”可能需要对企业战略做一定调整。
日前,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项目公告称,恒大国能新能源汽车(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恒大国能上海公司”)挂牌转让20%股权,转让方为该公司国资股东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松江经开”),转让底价约为4.43亿元。作为上海恒大国能唯一国资股东,此次“撤离”一时引起业内关注。
成立一年半,国资撤离
记者查阅项目公告了解到,恒大国能上海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主要经营范围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开发制造及相关技术服务等。成立之初,天津恒大国瑞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天津恒大”)实缴出资7.13亿元人民币,持有该公司80%股权,成为恒大国能上海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同时,上海松江经开则出资4.2825亿元,持有该公司20%股权。
天眼查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松江经开是上海松江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而这一公司实为上海市松江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全资企业。这也意味着,此次股权转让是该公司国有资本的一次“撤离”。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开信息,松江区政府与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的合作起源于2018年2月,根据计划,双方将在松江G60科创走廊新建一电动汽车项目,预计投资额超过200亿元。
在股权转让之际,公告显示,针对这一项目,天津恒大明确表示将不放弃优先购买权。天津恒大为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国能电动车瑞典有限公司主要股东之一则为地产企业恒大集团。
营收为零、负债数亿
从公告披露的信息看,年度审计报告显示,2018年恒大国能上海公司营业收入为零,营业利润亏损1834.99万元,净利润亏损2567万元,负债总额达到了1.605亿元。同时,企业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0月31日,该公司营业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净利润亏损6276万元,负债总额则扩大到了3.73亿元。
针对此次上海松江经开的股权转让行为,恒大方面回应称,该笔交易是“早就约定好了的”。记者多次致电恒大国能上海公司,但始终无人接听。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上海松江经开转让上海恒大国能股权,可能是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盈利前景存疑。
记者了解到,国资撤出跨界“造车新势力”的案例,恒大国能上海公司并不是孤例。今年10月,由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控股的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退出”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敏安汽车”),敏安汽车一度陷入财务危机,截至目前,敏安汽车已多次曝出“新车难产”“员工申请劳动仲裁”等消息。此前,国资股东持有该公司股权比例为50%。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从目前情况来看,国资撤出‘跨界造车’领域的举动可能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非传统车企来说,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期成本投入巨大,国资的退出可能会加大未来部分企业融资难度。”
“跨界造车”需调整战略
近几年来,地方政府与“造车新势力”通过资本投资合作的案例屡见不鲜,“造车新势力”在本地设厂将有助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助益,而跨界车企也能因此获得资金支持。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造车作为重资产、高投入的项目,是对企业资金实力的巨大考验,资金支持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崔东树指出,跨界造车等非传统车企缺乏一定的技术积累,在进入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领域时需要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回报周期也相对较长,同时,要快速在当地建成成熟的产业链体系对企业来说也将是一项挑战。
事实上,今年11月,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制定了“恒大造车”的目标,即“用三到五年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同时联合了全球汽车行业各大知名企业,高调展示其造车“雄心”。
崔东树表示,对恒大来说,非传统车企贸然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很可能会面临一系列挑战,未来在推进相关业务时,跨界的“造车新势力”可能需要对企业战略做一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