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特斯拉股价疯涨,空头们都看走眼了?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2019-12-28 浏览:

文/陶短房

圣诞节前夕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特斯拉的股价终于突破了420美元/股的心理压力线。12月26日,特斯拉股价再度刷新历史高位,收涨1.34%,报430.94美元。

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去年8月7日,特斯拉CEO马斯克突然发布了一则没头没脑的推文:“我考虑将以每股420美元的价格将特斯拉公司私有化”,将当时还在320美元/股徘徊的特斯拉股价一路推高,可惜好景不长,马斯克又在当年8月25日宣布取消私有化,此举还招惹来美国证监会的一通调查。

人们同样记忆犹新的是,今年5月初,马斯克又在短短两天内先是对媒体放风,宣称特斯拉计划增发270万股普通股,每股定价243美元,同时发行13.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市场未及反应,他又迅速改变主意“加码”,将普通股增发总量提高至310万股,可转券发行量增加值16亿美元,同时确认可转券溢价率25%,票面利率2%,但不旋踵又“只当我没说过”,这一轮热炒又瞬间推高股价,但旋即再被打回原形。

曾几何时,“420美元”是马斯克“吹破牛皮”的象征,也是各路投行看空特斯拉的症结所在,5月初的一轮疯狂热炒,特斯拉股价也只冲到每股260美元不到的位置,当时谁又能想到,自那以后,被几乎所有投行看衰的特斯拉股价居然累计上涨了130%,当真突破了420美元/股大关,“打碎了几乎所有投行权威的眼镜”?

金融分析公司S3 Partners预测分析主管杜萨尼夫斯基坦言,近期特斯拉股价飙升令投行沽空者损失金额高达24.3亿美元。

难道那么多业内人士都看走了眼?

空头专家们显然并不服气,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乔纳斯随即指出,特斯拉“就值250美元/股”,市场“终归会让股价回归其实际价值”,如果投资者在420美元价位还要跃跃欲试,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大摩等投行所给出的理由是,目前特斯拉的股价是市场根据其所自我定位的“高科技公司”所给出的,但“实际上特斯拉就是个资浅的汽车生产企业”,投资者最终总会停止跟随马斯克的“魔术棒”做无休止的“高科技”联想,回归到将特斯拉当作一家汽车生产商来看待——倘如此,特斯拉的股价真的“只值这么多”。

仔细观察不难看出,此轮特斯拉股价上涨,主升浪始于9月的一番狂涨;而9月的狂涨,则和所谓“超预期”的Q3(第三季度)财报,以及在此前后被马斯克大肆炒作的“中国概念”息息相关。

但实际上这两个“重大利好”都不太经得起推敲。

先说Q3财报。

该季度特斯拉总营收63.03亿美元,同比减少8%;净利润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54亿美元大幅减少。尽管特斯拉将9月Model 3销量17100辆,高居新能源汽车第一,以及特斯拉3款车型总销量占美国9月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六成这两项数据拿出来“脸上贴金”,但分析师仍然对云山雾罩中的特斯拉Q3盈利能力给予“差评”。彭博社预期Q3总营收为64.5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0.46美元,自由现金流则仅剩0.32亿美元——很显然,这和最终的Q3数据差不多(甚至还略好)。

正因如此,投行和专家们才会一如既往看衰、看空特斯拉股价,因为Q3的数据虽被特斯拉包装为“正面”,却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分析师的预期:特斯拉方面9.7万辆的季度交付数,不仅低于特斯拉自己的承诺指标(10万辆),甚至低于分析师的前期预估值(9.9万辆)。不仅如此,尽管马斯克和特斯拉方面一再“插科打诨”,但Model 3这个低利润车型在整个特斯拉“盘子”中占比太高,成为特斯拉“扭亏为盈”的最大障碍,已是越来越难以掩盖的事实。

至于“中国元素”,同样云山雾罩。

正如分析家所言,此前特斯拉大幅度削减员工和减少运营成本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已受到重挫,在美国各主要汽车企业工潮风起云涌、未来四年美国经济走向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前提下,通过这类“节支”怪招提高毛利率,势必也越来越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出路只有两条:开拓海外新市场,扩大基础车型(如低配版Model 3)销量;增加高价、高利润车型的总销量和市场占比,硬性拉高毛利率。

而这两条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都要看中国市场的颜色:总销量能否实现大的突破,取决于上海“超级工厂”能否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充足开工、充分销售”;新车型能否在美国加州弗里蒙特等工厂如期上马、下线和“提速上量”,则取决于上海“超级工厂”能否填补美国本土工厂转型高端型号后留下的产能空白——毕竟,已经一再吃产能大亏的特斯拉,如果再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可绝不是闹着玩的。

正因如此,被戏称“特斯拉月”的10月(特斯拉总是10月份“大放卫星”),特斯拉的“中国好消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在中国市场上,“上海超级工厂年内正式投产”的消息几乎“每周一更”,且动辄被特斯拉销售人员煞有介事地当“内参”传播,与之相对应的,则是10月中旬若隐若现透露出的一些“内部消息”,如标准续航进口版Model3在13日停售,以及14日从上海特斯拉门店传出的、全进口21700电池版本36万后驱版“售罄”之类“引人遐想”的传闻。

特斯拉或干脆说整个“马斯克产业链”,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预期透支”,即不断营造足以吸引高预期的概念,以吸附更多更新的投资和杠杆。正因如此,马斯克才会隔三差五营造并炒热概念,花样翻新地尝试推高股价,因为唯如此,他才能在更高基数下募集更多资金,填补自己挖下的一个个预期大坑。

投行实际上看准了特斯拉的一个关键命门:无论怎样闪转腾挪,特斯拉就是一个债台高筑、产品结构单一、资金链紧张的汽车制造商,其目前的经营状况、预期,不足以支撑高股价和在高股价基础上的各种新融资计划——而马斯克推高股价和炒热概念的唯一目的正是继续“借新债还旧债”,否则特斯拉能不能活过一个季度都将是个问题。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现象,新能源汽车虽然增长仍为正数,但下滑趋势已十分明显。业内普遍认为,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带有很强的“政策市”行情,许多有意购买电动小型乘用车的中国客户,或是囿于本地车辆购买、上牌等方面的限制措施不得不“以电代油、解决有无问题”的“替代型私车购买者”,要么就是考虑到地方性新能源补贴之类“政策福利”的商业乘用车经营者,而新能源汽车收益最稳定、前景最明朗的,则是城市公交系统用车。目前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上走得较为成功的企业,如比亚迪、吉利、宇通……都是如此的布局。

另外,统计显示,今年1~6月,中国所有电动车企业总共仅吸引到7.83亿美元的直投,而去年同期是6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趋于理性。

回到特斯拉身上,按照往年的惯例,年关一过,马斯克就会趁股价还“热乎”,推出一系列炫目的融资方案,而后股价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自由落体运动”,马斯克是如此的“套路”,投行又言之凿凿、信誓旦旦,嘴是别人的,钱却是投资者自己的,何去何从,自己掂量着办好了。

分享到:

关键字:特斯拉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