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刊“读者关心的能源话题”线索征集得到读者回应。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洋油气工程系的学生杨庚明提出了自己所关注的热点话题:2019年化石能源领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及进展,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国化石能源领域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2019年,我国化石能源领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油气增储上产工作落地有声,煤炭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2020年,化石能源领域提质增效迎来更多机遇,油气资源供应能力将会持续提升,煤炭行业将扩大优质供给。
油气行业增储上产进程顺利 供应安全将获更强保障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今后若干年要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批示。此后,国家又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油气增储上产。例如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各油气企业全面增加国内勘探开发资金和工作量投入,确保完成国家规划部署的各项目标任务,力争到2020年底前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2000亿立方米以上。
各大油气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七年行动计划”,着力落实增储上产规划,大幅增加勘探开发投资。2019年5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石油企业要落实增储上产主体责任,不折不扣完成2019~2025七年行动方案工作要求。
2019年12月,三大油气企业分别召开会议,总结2019年各企业油气勘探情况。2019年,中国石油按照“深化东部、加大中西部、油气并举、常非并重”的原则,全方位加大勘探力度,取得丰硕的勘探成果,油气探明地质储量创新高;中国石化基础研究认识取得新进展,关键勘探技术攻关应用取得新进步,勘探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取得了一批重大油气突破和发现,实现了七年行动计划良好开局;中国海油国内及海外油气勘探均取得重要进展,超额完成各项任务,全年国内海上三维地震和探井工作量双双创历史新高,勘探成功率、油气田发现数量和探明储量均处于历史高位。
据202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石油和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分别达到12亿吨、1.4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和68%;原油产量达到1.91亿吨,扭转了2016年以来的持续下滑态势;天然气产量(不含煤制气)达到1733亿立方米,连续3年增产超100亿立方米,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全面增产。2019年,我国油气领域在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准噶尔盆地等地理位置的勘探均获重要突破。我国油气供应能力有所提升,油气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的成效已初步显现,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能源供应有保障。此外,2019年天然气新增储量与产量情况十分亮眼,2019年天然气产量继2017年、2018年快速增长之后实现“加速快跑”。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潇潇在《2020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发布研讨会上表示,如今大众对能源安全观的认识发生了调整,过去提到的能源安全更多的是关注化石能源的供应安全、能源的自给率,而今后更多关注的是供应、环境、经济、运行安全之间的协同。
我国海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成果斐然,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中国海油为例,中国海油已在加蓬、乌干达、刚果(布)、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及巴西等6个国家的油气勘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和证实了10个大中型油气田。据《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8~2019)》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增炼油产能扩张势头强劲,“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全面稳步推进,我国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突破2亿吨。
油气企业加大勘探领域投资力度,成效将在2020年之后逐渐显现。2019年油气企业克服油价处在较低区间、资源禀赋有限的困难,发展势头良好。2020年我国油气产量有望持续稳步提升,将更好地满足油气消费需求,控制油气对外依存度的增长速度。
2019年,油气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进,相关政策频出。一方面,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调动外资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油气产业进入内外资全面竞争合作的新格局。2019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取消了石油天然气(含煤层气)对外合作项目总体开发方案审批并改为备案。201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印发《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取消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另一方面,我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油气上游领域,促进勘探市场化改革。201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有序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完善竞争出让方式和程序,制定实施更为严格的区块退出管理办法和更为便捷合理的区块流转管理办法。
2020年,我国开放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将更为完善,也将带来更多的投资机遇。
煤炭行业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 将继续释放优质产能
我国持续优化煤炭供给结构,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据202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关闭退出落后煤矿450处以上,淘汰关停2000万千瓦煤电机组,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目标。
在能源利用方式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的大背景下,煤炭领域的发展模式及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从过去重视增量与规模,到如今重视质量与效益。
生产方面,2019年煤炭行业进入优质产能释放期。煤炭新增优质产能得到释放,煤炭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散煤治理方面,我国加大散煤替代、小锅炉淘汰和散乱污企业整治的工作力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我国不断提升煤炭质量和利用效率,推广煤炭洗选和提质加工,提升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实施煤炭梯级利用。
消费方面,随着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煤炭消费增速趋缓将成为主要趋势。然而,立足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条件,煤炭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将会持续。
我国煤炭行业开发格局正从分散型向基地化转变,煤炭生产逐渐向山西、陕西、内蒙古等资源禀赋好的地区集中。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份煤炭产量最大的依次为内蒙古、山西省、陕西省。三省区2019年前11月生产原煤240170.6万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70.49%。可见煤炭生产呈集中化趋势,2019年前11月仅蒙、晋、陕三地煤炭产量已超过全国产量的七成。未来这种分布格局将会愈加突出。
作者:王若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