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随着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电池产品越来越向高端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电池生产企业的观念也在改变,锂离子电池的生产环境、工艺保障设备、检测设备、质量管理所需要的设备等等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端。这些为国内设备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市场需求。”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电子自动化设备分公司总经理金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锂离子电池领域,设备投资大概应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2/3以上。为此,国内企业纷纷加大了在动力锂离子电池设备领域的投资力度。
国产设备面临机遇
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系统集成关键技术、设备和产品研究进程,是保障电池组安全运行的重要支撑条件。
据了解,生产锂离子电池电芯主要需要材料制备设备、电池极片制造设备、电芯组装设备、电芯充放电及检测设备等。除个别关键设备外,基本实现了国产化。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阳如坤表示,目前国内锂离子电池设备技术水平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市场容量逐年加大,在近5年时间里设备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100%以上。同时国内涌现出一批配套能力很强的锂电生产企业在加大自主研发力度,逐渐具备了自主研发先进装备的水平,有助于加速锂离子电池设备国产化进程,保证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实现国产化自主创新。“装备是产业的基础,只有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装备率先发展了,才能谈得上规模生产,才能谈得上电池的安全性、一致性、高效性、稳定性,最终达到高品质、低成本的制造目标。”阳如坤表示。
威海东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生告诉记者,设备国产化对电池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如果国产设备在性能上可以满足不同技术体系的电池产品,也会加快产业化和工程转化速度。
设备国产化仍需政策扶持
切实研究制造工艺和制造装备,避免恶性竞争;还应鼓励锂离子电池设备企业与电池生产企业合作或联姻。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锂离子电池设备的国产化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国内制造业基础薄弱,基础零部件较差,一些企业盲目追求低成本,降低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形成恶性竞争,导致国产设备的信赖度降低,导致一些企业对国产设备失去耐心,转向国外;而国外的设备在满足制造工艺的升级和自主创新方面难以满足电池制造不断创新的需求。这种现状不但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影响产业的发展,这是我国锂离子电池制造产业最忧虑的问题。
为此,阳如坤表示,为了摆脱目前的困境,国内锂离子电池设备业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加快标准化工作。“当前最迫切的是尽快制定锂离子电池基础标准体系,以指导和规范产业发展。”阳如坤说。“九五”、“十五”和“十一五”仅由电动汽车科研项目主导动力锂电池相关标准的局限性已充分显现。建立和完善新型动力锂电池产业相关基础产品标准体系和制造标准体系,推动和协助各领域建立相应的专项产品标准体系已经刻不容缓。第二,切实研究制造工艺和制造装备,避免恶性竞争。“中国制造业的恶性竞争导致产业崩盘的例子已经很多了,对于锂离子动力电池这个新生产业而言,更需要业界同仁加大基础研究,创造更好的高质量的产品,而不是靠抄袭,靠降低质量、降低价格获得订单。”阳如坤表示。第三,加快推动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装备研究及产业化。只有保证了制造装备的率先发展和先进性,才能使动力电池产品在国内及国际上有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成为动力电池产业不断创新的强大推动力。
王庆生表示,锂离子电池设备企业首先要立足市场,引进吸收消化创新,要和电池厂家进行密切的沟通,提倡做设备的企业要掌握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制造技术。
金路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如下建议,他说,对于国内设备生产企业的扶持建议从几个方面入手:向国内市场主流设备生产企业提供特定产品的部分研发资金,鼓励企业研发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关键性工艺保障设备,并健全这一资金使用的审计工作;鼓励那些获得国家政策扶植的电池生产企业或科研单位优先使用国产设备;鼓励锂离子电池设备企业与电池生产企业合作或联姻;鼓励设备生产企业引进外国智力;鼓励外国锂离子电池设备企业来华投资建厂,参与国内企业的竞争,加大对其土地、信贷和税收的支持力度。
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电子自动化设备分公司总经理金路
国产锂电设备企业与电池企业需要深入合作
·以现在的产业环境是可以做到设备国产化的。
·设备的技术水平是伴随着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的进步而进步的。
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设备投资大概应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2/3以上。近年来,随着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的不断增长,在这一领域投资中,对生产设备的投资额占总投资的比重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设备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生产设备在投资额中所占比例不断增长,主要是因为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高端装备甚至进口装备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量产,投资额也因此被不断推高。随着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电池产品越来越向高端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电池生产企业的观念也在改变,锂离子电池的生产环境、工艺保障设备、检测设备、质量管理所需要的设备等等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端,对投资的需求也在提高。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没有几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很难立足,也不会有很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