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谁来为储能高昂成本买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13-11-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众所周知,太阳能、风能具有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等特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普及应用,必须以大规模储能技术作支撑,才能保证安全、稳定供电,同时可解决弃光、弃风瓶颈问题。

但是我国储能技术处于大规模发展的前夜,高昂的储能成本,让不少商家望而却步。目前,储能技术已经不单纯是研发的问题,更为迫切的问题是,高昂的成本谁来买单的问题。

以张北风光储项目为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配置的储能系统可提升10%~20%的风电利用率,每年可增加电费收入约1000万元~2000万元,但仅储能电池每年折旧费就在3000万元以上。相比配置储能系统而言,直接弃风则更为经济。事实上,业内很多人士将发展储能称为 “向里面砸钱”,目前储能装置都处于示范阶段,能够获得收益的很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我国储能处于发展初期,技术路线杂、标准缺失、成本高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行业的正常发展。在此次中关村[1.66% 资金 研报]产业联盟储能沙龙的活动中,业内人士也在呼吁,眼下中国仍缺乏一种“谁来为储能买单”的商业机制,特别是没有出台与日本、美国类似的将储能作为独立产业进行扶持的政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相关部门也正在加紧对储能行业的政策研究与路线制定。国家能源局正对储能技术与政策路线图进行研究,将形成在政府指导下的具体规划以及可操作的现实政策,并将加大对储能行业的支持力度。也有分析认为,实施配额制和发展分布式光伏将倒逼储能政策出台。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 成本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