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断崖式滑坡、国五国六切换传统汽车去库存、投资热潮急速衰退、特斯拉入局…刚结束的2019年,恐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史上局面最为复杂、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
也是在这一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首现负增长。GGII显示,2019全年累计生产约117.7万辆,同比下降4%。
此背景下,造车新势力进入“生死时速”自不必提,众多合资品牌开始走下神坛,传统自主品牌也是艰难度日。其中有些尚能维持销量的稳定,但大部分不尽人意,甚至有些已濒临退市。
众所周知,国内自主品牌一直以价格优势活跃在市场终端,他们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乃至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毛细血管”,其生存与发展状况是对产业动向最直观的反应。岁末,高工电动车盘点2019年这些“毛细血管”,深感“喜忧参半”。
其中“喜”的是,从2019年自主品牌的动作和推出车型看,其与合资品牌的差距已经没有那么悬殊,甚至还有超越部分合资品牌的趋势。
多家企业也在持续为摘掉低质的帽子而努力向上。比如北汽新能源,其在7月投入近21亿元建立研发中心;吉利也发布了“高端纯电品牌”几何;奇瑞新能源下线续航500km的旗舰SUVS61,等。
整个传统自主品牌,在2019年呈现出明显的向上的力量。
而“忧”的则是,在整体车市下行的背景下,除了吉利和广汽新能源,其他各大主流车企均出现一定下滑,包括北汽新能源。
此情形下,有的车企在死扛,有的已濒临退市。2019年,传统自主品牌车企的分化开始逐步加剧,强者逾强,弱者逾弱。
具体方面,他们在这个云波诡谲的2019年各自表现到底如何,请看以下梳理:
爬坡典范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2月,吉利销售汽车130036辆,同比增长39.3%;其全年累计销量1361560辆,同比下降9.3%,但完成了2019年的年度销量目标。
其中新能源产品方面,全年累计销量11.31万辆,同比增长66.5%,成为拉动吉利集团销量增长的新助推器。其中几何A在12月销量为1070辆,自4月份上市以来全年销量破万达12662辆。
这种成绩,高工电动车综合认为与其在2019年的大调整有关。这年开始,吉利均衡发展轿车、SUV、MPV各类车型,同时从打价格牌转向打品牌价值增量,提升平均售价,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比如,其在4月份发布“高端纯电品牌”几何时,就形成了吉利、领克与几何三大品牌平行均衡发展的格局。为确保吉利可以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具有技术及价格竞争力的新能源和电气化车型产品,6月吉利还又与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
整体上,吉利已是2019年国内自主品牌中成功爬坡的典范。
进退维谷的比亚迪
相对前几年的高增长,比亚迪迎来了增长瓶颈,不过其也正在积极调整应变。
1月7日比亚迪发布公告披露,2019年12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31万辆。全年比亚迪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22.95万辆,累计同比下降7.39%。
实际上,比亚迪2019年陆续投放的车型数量并不少。为持续抢占市场份额,其已接连向市场元EV535、唐EV、宋MAXDM、宋MAXEV、F0EV、e系列等多款新能源车型。不过销量大都不尽人意。
在业绩下滑压力下,下半年比亚迪动作频频。11月,和丰田宣布合作,双方将于2020年成立电动汽车研发合资公司;12月底,又在两天内,成列三家子公司,以求突围。
曾几时,创始人王传福曾凭借一股干劲,将比亚迪成功由电池巨头转型为新能源巨头,现又再次发起市场冲锋。结果如何,我们且拭目以待。
北汽新能源的自我破局
1月8日,北汽新能源发布2019年12月份的产销快报。当月公司销量36613辆,2019年累计销量15.0601万辆,同比下降4.69%。
据介绍,2019年北汽新能源销售的中高端纯电动车占全部产品的90%,其中A级以上车型占比超过80%,比上一年同比提升了64%。目前市场已售产品均价超过12万元。
事实上,2019年确实是北汽新能源“向上突破”的一年。7月,其投入近21亿元建立了研发中心,业务涵盖电池、电机等六大领域。这边还与戴姆勒、华为、麦格纳、宁德时代等进行了持续的战略合作。
12月1日,北汽新新能源还以2.57亿元现金对北京奥动进行增资。此外,北汽新能源将“北汽租售通”和“车电分离”等使用权交易模式发展壮大,向出租车、网约车、驾培车、电池梯次利用等新兴市场发力。
一言以蔽之,2019年绝对是北汽新能源革新、破局的一年,它确实也基本也打破了“低质、低价” 的固有形象。据悉,目前北汽新能源已形成BE11、BE21和BE22三大平台,覆盖未来5年30余款产品。
后来居者广汽新能源
在踯躅于下行通道的新能源车市中,广汽新能源是唯一一家在2019年实现月销量连续上涨的新能源车企(下图)。
成立两年多的广汽新能源目前有4款新能源车型在售。2019年上半年,其传祺GS4新能源(插混)和传祺GE3(纯电)为销量支撑。下半年,三款纯电动车型成为主力担当,分别是紧凑型轿车AionS、小型SUV传祺GE3和中型SUV车型AionLX。
其中AionS和AionLX是广汽新能源在2019年新推出两款纯电动车。目前AionS在销量结构中占主体,有69%之重,连续5个月跻身紧凑型纯电动车销量第二位。而AionLX2019年10月份才上市开售,目前量还比较有限。
广汽新能源在2017年入局国内新能源市场时,比亚迪、上汽等布局久矣,新进入者必须在平台化开发和智能化配置方面有所作为才有赢的胜算。目前看,该公司凭借其纯电动专属平台GEP,从2019年开始,已显现出后发优势。
长安新能源的骨感2019
目前长安汽车共有逸动EV460、逸动ET、奔奔EV360、CS15EV400四款纯电动车型,覆盖轿车、SUV市场。截止2019年11月份,长安新能源的累计销量仅为3.4万辆。
相比于其他车企,长安在新能源领域的态度有点“佛系”。在售的奔奔EV在下半年几乎没有销量;长安CS15BEV,在下半年销量一度低至个位数;眼下只有逸动新能源车型在勉强支撑。不过就目前逸动EV的表现来看,自6月份销量冲至7000辆之后,此后月均销量便维持在千辆以下,仅在11月有1914辆的成绩。
事实上,长安方面也意识到当前存在问题,新产品E-Pro日前已上市。接下来长安新能源还将推出一款紧凑型纯电动SUVE-Rock、一款微型纯电动汽车E-Star以及中型电动汽车E-Life。
不过,长安新能源所面临的问题还不止是销量下跌。2019年10月14日,长安汽车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长安汽车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4-28亿元。所幸,该公司在11月完成了以让出控股权为代价完成了一轮融资。
长安新能源的2019,现实简直太骨感。
奇瑞寄希望于新品
最新消息,奇瑞集团2019年预计实现销量7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65万辆,同比增长6.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达5.5万辆。
奇瑞在新能源领域布局较广:小微型市场有eQ,紧凑型市场有艾瑞泽5e,小型SUV市场有瑞虎3xe。但是,让人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爆款产品,当前奇瑞新能源汽车表现一般。目前月销量过千辆的车型只有奇瑞eQ,艾瑞泽5e和瑞虎3xe的月销量只有数百辆。
就前11月的累计销量来看,奇瑞新能源已经实现了4万辆的销量,但就同比数据来看,已经下降了26.7%。若再无爆款产品出现,奇瑞在新能源市场的未来堪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12月28日时,由奇瑞新能源第四代超轻智能互联电动平台打造的全新战略车型S61在安徽芜湖下线。据悉,这是继小蚂蚁eQ1之后的又一核心战略车型,预计2020年初正式亮相。我们且寄希望于这款车的提振作用吧。
上汽问道海外
上汽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新能源汽车自主研发的汽车企业,2019年其虽相对广汽、吉利等低调很多,但也有新动作。其纯电动SUV上汽名爵EZS上市,该款车是国内首款面向全球市场的新能源乘用车;4月,全球首款5G零屏幕智能座舱纯电动概念车荣威Vision-I首次亮相。
纵观全年,值得一提的是,上汽今年开始发力海外市场。名爵EZS在2019年先后在泰国、欧洲上市,其中近期更是喜提欧洲3国3000+订单,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据悉,纯电动名爵HS未来也将陆续登陆法国、德国、丹麦、瑞典和比利时等国家。
发力海外市场是上汽在后补贴时代的新战略,能否成功值得期待。
力帆/众泰/海马
除了上述大牌自主品牌车企,在2019年市场下行的背景下,亦有一批车企走到了濒临淘汰的境地。
其中,力帆在2019年多次深陷破产传闻。该公司1-9月传统乘用车销量2.2万辆,同比下降72.25%;前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035辆,同比下降65.67%。
众泰汽车也是频被传“售后系统停滞”、“四处融资救急”、“缺货”,2019年岁末其更是因欠款而被比克电池告上法庭。根据此前半年报数据,众泰汽车上半年亏损2.9亿元,第三季度则亏损4.7亿元。
而海马汽车,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巨额亏损后,在2019年4月其股票被实行了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也由“海马汽车”变更为“*ST海马”,面临退市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