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多省制定2020年5G基站建设目标

作者:王海慜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20-01-1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最近国内各省市地方两会密集召开。值得注意的是,多个省份在地方两会中明确了2020年的5G基站建设目标。

最近地方两会传出的国内部分省市2020年5G基站建设目标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具体而言,广东、浙江等多省市在最近举行的地方两会中明确了今年的5G基站建设目标。具体来看,广东、浙江、江西等省份最新制定的2020年5G基站建设目标如下:

据新华社在广东两会报道,广东2020年内将新建5G基站4.8万个,基本实现珠三角中心城区连续覆盖。

为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5G商用步伐,广东省政府办公厅此前印发《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提出,2020年6月底前,广东各地市政府要将5G基站建设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将5G基站站址、机房及管线、电力等配套设施纳入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将交通干线与重要交通枢纽场所基站纳入建设规划。

2020年浙江将建成5G基站5万个,实现县城以上全覆盖。2019年,浙江共建设5G基站15770个。

2020年,江西要建成5G基站2万个,推进南昌、鹰潭及重点应用场景5G网络全覆盖。

2020年重庆将新建5G基站3万个。

在日前举行的2020年河北省信息通信工作会上传出消息,2020年,河北省力争建设5G基站1万个,实现省内全部地级市覆盖5G网络。

综合以上信息, 上述5个省份今年计划将累计新建5G基站15.8万个。而根据去年末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的消息,截至2019年末,全国已开通5G基站12.6万个。也就说,仅5个省份最新披露的2020年5G基站建设规模就已超过了去年年末全国已开通的5G基站数量。

去年是5G牌照发放之年,多个省份在去年已经出台了自身的5G基站建设规划,总体看,2020年这些省份的5G基站建设目标都比2019年有大幅增长。

去年9月举行的江苏互联网大会传出消息,计划到2019年年底,江苏全省5G基站数将达到10800个,2020年年底将达到55000个。

根据去年发布的《广西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2019年底全区5G基站规模确保达到3000座,力争达到6000座。2020年底全区5G基站累计规模不少于2万座。2021年底全区5G基站累计规模确保达到4万座,力争达到5万座。

中国5G建设领先全球

去年5G是A股的热点主题之一,在部分机构看来,今年5G主题有望继续发酵。

国信证券通信行业团队在去年12月发布的通信行业2020年投资策略报告中指出,2020 年,5G 将会是通信行业中投资确定性最强的领域之一,整个 5G 无线产业链的公司,订单都将加速释放,业绩也将快速增长,从上游基站天线射频、光模块光器件到中游无线设备及传输设备等细分板块的景气度将逐渐提升,板块内优质标的有望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红利。

5G基站产业链梳理 截图自国信证券研报

此外,国信证券通信团队建议重点关注5G+云计算带来的大量光器件需求。据国信证券通信团队估算,5G建设将带来大量光模块的新增需求。如果每个宏基站配备10只光模块,国内5G 前传光模块需求将超过5000万只,建设高峰期每年需求量超过1000万只(相当于2019 年需求的5~6倍)。而据OVUM预测,随着全球5G网络建设的兴起,25G光模块将在2019年开始逐步放量,并在2024年达到高峰期,数量预计达到1260万只,其中 70%应用在中国市场,约为880万只。

事实上,目前外资也对中国的5G建设抱有乐观预期。日前,瑞银投资研究部电信、媒体和互联网研究部主管Navin Killa预计,在经历了过去3~4年间全球电信公司的资本支出的总体下降后,从2020年开始往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当中,资本支出会稳步上升,而全球电信业资本支出的止跌反弹将缘于中国对5G的布局。

“我们认为除中国之外,在2020年我们将不会看到大规模5G的部署,因为中国之外全球大多数的市场都不会看到这样的部署,在欧洲大多数国家甚至还没有完成他们频谱的选择。在日本和韩国对于5G有更多的动向,但这样的市场规模是有限的,不足以去影响全球的平均数字。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全球整个5G资本支出当中中国将会做出大部分的贡献。”Navin Killa表示。

“在3G、4G的循环当中,中国都是比全球的平均要晚大概3~4年。在5G时代,我觉得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国的速度不仅仅是赶上了全球平均,甚至是超前的。”在他看来,中国的5G建设之所以能领先全球与政府的鼓励不无关联。另外,他认为,云游戏将是最重要的5G运用之一。

分享到:

关键字:5G基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