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数智化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系统 返回

综合能源服务让厂区用能绿色又高效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0-01-22 浏览:

“工业用电有峰谷电价差,高峰时电费1块多,低谷时3毛多,差价6毛多。用上储能之前,高峰电价时段,企业用电直接从电网获取。现在,储能系统可以在低谷时段将电储存起来,在高峰时段放电,充分利用了峰谷差价。”1月16日,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设备能源车间主任胡振斌说。

“专业+服务”助厂房节能

2019年12月22日,随着工程现场并网总开关的开启,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山东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厂区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竣工投产。

项目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为综合性能源微网项目,2019年6月29日启动建设。该项目实施内容包括节能改造、新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充电桩系统、智能配电室改造和综合能源管控平台建设。

截至1月17日,项目已试运行27天,清洁能源发电量累计3.8万千瓦时,储能充、放电量7万千瓦时,节能环保效益显著。

2018年6月,在与山东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交流时,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一直在探索降低厂区能耗及用能成本的办法。在大型制造企业实施包括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正是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重点探索的企业园区综合能源项目专业方向。实施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可提高厂区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提升厂区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厂区生产能耗和用能成本。双方随即决定在山东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实施综合能源服务项目。

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山东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参与效益分享并负责项目运维。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在节能改造、新能源开发利用、储能、充电桩建设等方面具有经验。项目可获得专业能效诊断、解决方案、工程设计实施、资金与财务计划一揽子综合能源服务。山东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无需投入大笔资金即可引入先进产品及技术,享受专业化综合能源服务,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其他关键领域。

“平台+终端”管控用能各环节

项目充分应用综合能源中台优化管控理念。综合能源管控平台可以采集、统计、分析整个厂区的能源数据,实时提供在线能源系统重要参数和相关数据信息,确保能源系统平衡调整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实现生产工序用能的优化分配及供应,保证生产及动力工艺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并最终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平台监测的能源数据包括风、光、储、充、变频、水、热、电、蒸汽等。平台将能源系统各个环节相连,再将采集终端和用户连接在一起,最终实现综合能源管控。

“以前我们对水、电、蒸汽、热等能源数据的监测手段有限,不少数据还需要人工抄表,效率很低。现在,项目加装的各种感知终端,能够自动采集各种能源数据、生成报表。我们坐在电脑前就能掌握整个厂区的生产用能情况。这大大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胡振斌说。

“示范+效益”降低能耗成本

厂区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四周开阔无遮挡。项目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全部建在闲置屋顶以及厂区空地,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原则,既降低了用电成本,又合理利用了空间。

新建的分布式风光系统和储能系统组成的微电网系统,一方面存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实现风光储之间的协调,减轻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的冲击,实现分布式电源就地消纳;另一方面利用储能系统快速充放电的特性,每天“两充两放”,实现削峰填谷的同时,为山东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带来不小的收益。

园区改造还给山东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厂区员工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

厂区距离济南市中心近50千米,工业园区周边充电设施还不完善。不少员工欲购买电动汽车代步,却苦于无法及时补充电量。能在上班期间实现电动汽车的电量补给,是这些员工的迫切需求。针对这一需求,项目规划中特意设计了厂区充电桩。新建的两台直流充电桩、6台交流充电桩,基本可满足员工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通过节能改造,项目正式投运后预计年节约电量约63.43万千瓦时,风光发电系统年发电量约110万千瓦时,每年节约标准煤约554吨。项目的实施降低了厂区能源消耗,减少了能源成本,使企业生产更绿色、高效。

项目在成熟装备制造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储能及能源管理系统建设,部分实施内容涉及企业生产工艺环节,需与企业生产有序衔接。这也为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积累了开展大型企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的实践经验,为未来赋能各地综合能源服务公司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范本。

分享到:

关键字:综合能源服务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