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芬兰和德国的这些投资,巴斯夫将成为当今亚洲,美国和欧洲三个主要市场中第一家具有本地生产能力的正极材料供应商。
作为支持欧洲电动汽车价值链的多步投资计划的一部分,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计划在德国勃兰登堡的施瓦热德(Schwarzheide)建立一个新的正极材料生产基地。
该工厂每年将为约40万辆纯电动汽车生产所需的正极材料,前驱体由巴斯夫在芬兰的Harjavalta工厂提供,然后在勃兰登堡进一步加工。巴斯夫计划在2022年同时启动两家工厂。
巴斯夫表示,Schwarzheide工厂的模块化设计和基础设施可快速扩大制造能力,从而使巴斯夫能够满足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
巴斯夫催化剂部门总裁Peter Schuhmacher博士说:“芬兰和德国的工厂将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可靠的途径,使其可以在欧洲生产基地附近获得量身定制的高镍正极材料。”
通过在芬兰和德国的这些投资,巴斯夫将成为当今亚洲,美国和欧洲三个主要市场中第一家具有本地生产能力的正极材料供应商。
近年来,巴斯夫的正极材料业务正在提速,除了增加与户田工业在美国合建的正极材料产能之外,也在欧洲建设大型正极材料基地,以满足包括三星SDI、LG化学、SKI、松下以及欧洲本土电池企业产能扩张的原材料需求。
与此同时,巴斯夫也正积极研发低钴含量低新型高镍正极材料以及布局废旧电池回收,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而在欧洲委员会的支持下,巴斯夫将该投资项目视为对泛欧共同建立电池生产价值链的贡献。欧盟委员会在12月曾承诺提供总计3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9亿元)的国家援助,以支持欧洲电池技术研究和创新项目。
欧洲共同利益项目(“ IPCEI”)涉及七个成员国,研究项目旨在支持创新和可持续的液体电解质和固态电池的开发,主要领域包括锂电池原材料的提取和加工、先进化学材料的创建、电池和模块设计、系统集成以及电池回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