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价格存分歧 中国光伏产品对欧出口下降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13-11-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一个月前,光伏“双反”的初裁落地,该结果好于预期,令市场对最终的裁定充满希望。但好景不长,售价上的分歧最终导致国内一些企业开始悲观起来,对于欧洲市场的出口大多选择观望或者暂停。

  价格分歧引担忧

  6月4日,欧盟公布了对华光伏“双反”初裁,由于结果好于预期,随后欧洲市场出现了短暂的抢装潮现象。电池、组件的价格甚至一度出现了上涨,但价格分歧终结了上述盛况。

  6月中旬,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赴欧谈判。此前国内众多企业已各自上报价格底线方案,底线普遍在0.5欧元/瓦~0.54欧元/瓦。然而,欧盟建议中国光伏组件售价为0.65欧元/瓦。这意味着中欧双方的谈判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浙江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对记者称,“如果对欧价格在0.5欧元/瓦以下,国内光伏企业在欧盟市场还有竞争力,毕竟国内光伏产品与欧洲自产的光伏产品性能差别不大。反之,国内光伏企业在欧洲很难找到市场。”

  据悉,欧盟成员国内自产的光伏组件价格在0.6欧元/瓦~0.7欧元/瓦,一些德国企业甚至不到0.58欧元/瓦。因此,中方表示可以接受0.5欧元/瓦的价格。

  由于存在较大的价格差距,中欧双方开始了拉锯式谈判,相当一部分业界人士对谈判不抱预期。日前,我国宣布对产自欧盟的葡萄酒开始双反调查,这在很多人看来,意味着光伏产品的谈判并不太顺利。

  浙江一家上市光伏企业认为,此次价格承诺谈判是中国企业与欧盟谈,属民间性质,影响及对抗能力有限,政府层面的谈判才是核心。

  不过,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昨日称,上个月中欧双方召开了经贸混委会,双方已经达成共识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光伏争端,重要的共识是要积极推进价格承诺谈判。

  多家企业暂停对欧出口

  按照初裁约定,如果中欧“双反”谈判无果,8月6日以后,国内光伏企业对欧出口的税率将上升至47.6%。鉴于此,很多中国光伏企业开始暂停对欧出货。

  正泰太阳能总裁仇展炜对记者称,“估计再过一两周,我们公司也会停止对欧出口,是否重新供货要看中欧双方的谈判结果。”

  除此之外,晶澳和英利也明确表示,由于反倾销税率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已经停止向欧洲等国运输组件,7月底才会再向欧洲发货。

  中国光伏产品对欧出口一般选择海运,需要的时间约1个月,在6月份发货,意味着只需要征收11.8%的税率。但也有企业担心追溯期。“目前,由于对欧出口已施行登记制,所以也有一部分企业选择观望。”沈福鑫称。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对记者表示,自双反初裁后,根据对近30家光伏企跟踪,国内光伏企业对欧出口情况出现恶化,跟踪的企业包括尚德、赛维LDK、英利、晶澳等标志性企业。

  中投顾问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个月,国内光伏产品对欧出口下降较为明显。其中电池组件出货量较5月下降了40%,价格下降了20%,市场份额从原来的70%下降至目前30%。

  “虽然多晶硅没有在此次双反初裁之列,但由于受到产业链波及,也同样出现了下降,较3月份而言,国内多晶硅对欧盟出口数量下降约50%。”任浩宁补充说。

  “在今年6月份,中国光伏产品对欧出口受到了双重影响。虽然双反的初裁结果好于预期,但在此之前,很多国内企业已经放弃针对欧洲市场的生产计划;另外,德国、意大利两大市场削减了对光伏产品的补贴,这也降低了欧洲进口商的进货积极性。”对于上述国内光伏产品对欧出口的变化,向日葵董秘杨旺翔对记者表示。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产品 出口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