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市场需求尚未井喷,氢能产业受疫情影响甚微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0-02-18 浏览:

对氢燃料电池行业而言,无论研发还是生产,周期都较长,疫情虽会造成短期停滞,但仍有足够时间弥补进度。需要企业警惕的是,疫情连锁反应可能会造成现金流压力短时加大,因此,要制定好应对措施。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供应链物流受阻,可能影响部分订单交付,但不会波及全年生产目标。与疫情对氢能产业的暂时影响相比,国家出台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对氢能产业长远发展的影响更大。”日前 ,氢能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文丨本报记者 仲蕊)

需警惕现金流压力

针对疫情对产业的影响,骥翀氢能董事长付宇表示,燃料电池的研发、测试、生产等诸多环节都需要完整的团队在现场实施,目前部分区域员工被隔离无法返回公司所在地,同时企业复工的审批也存在不确定性,只能居家办公做一些规划和设计工作,这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研发和生产进度。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由于燃料电池产业链较长,疫情对上下游各公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国内物流运输受到限制,进一步影响了物料供应,短期内会抑制产能增长。

“疫情之下,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无法全面复工,这不仅是氢能行业,也是各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燕希强表示,考虑到当前氢能行业的生产制造有一定周期性,加之市场需求尚未真正激发,燃料电池行业的产能也没有达到饱和,因此整体而言影响不大。

付宇也认为,对燃料电池行业而言,无论研发还是生产,周期都比较长,疫情虽会造成短期停滞,但仍有足够时间弥补进度。需要企业警惕的是,疫情连锁反应可能会造成现金流压力短时加大,因此,要制定好应对措施。

在付宇看来,要解决当前的困难,企业应在两方面着手:一是根据当前情况及时调整研发及生产计划,并根据疫情变化进行相应改变;二是面对不确定性做好不同方案的公司规划和预算,在确保现金流安全的基础上谋发展。

对全年产业目标影响甚微

面对疫情影响,氢能企业的信心也来自于产业自身的规律。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处于产业化初期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一般会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与下游厂商讨技术方案、制定商务合同及根据订单备货,第三季度采购生产,第四季度确认交付。因此,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具有明显的“翘尾”效应。

这样的行业规律,使得每年的新订单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因此对于大部分氢能企业而言,除了滞后工期及应对决策略显紧迫外,其余的产业进程仍有较为充分的时间调整。

除了供应侧外,疫情是否会导致氢能产业需求侧市场萎缩?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疫情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尚不确定。

得益于2019年各地政府对氢能产业的补贴,去年上半年的氢能产业狂飙突进,市场情绪也相应达到顶峰。

中信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9 年第四季度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分别为 1382辆和1486 辆,占全年销量 90.5%和54.3%。因此,中信证券分析师认为,燃料电池产业受疫情冲击的影响会较小,今年有希望按规划实现产业目标。

产业政策不确定性仍存

疫情难改氢能行业发展的总体走势,但产业政策的轻重拿捏则可能直接影响产业的年度目标,并影响产业的长远发展。

燕希强认为,目前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的大背景和大方向都没有问题,但对比千万辆级的中国传统汽车市场规模,氢燃料电池产业仍处于前期的政策引导阶段,依靠补贴才能大量推广,继而实现氢燃料电池车的市场化。“企业都在翘首期盼国家出台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只是由于疫情影响,出台时间无法确定。”

付宇对此表示认同,“对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产业政策与市场需求。由于处于产业发展初期,氢能产业积聚了大量掌握一定技术的中小微企业,他们的压力更大。疫情期间,地方政府扶持政策的出台能缓解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眼前危机,但从长远看,企业更关注国家层面的关乎行业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