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氢能第一股”转战科创板

作者:董梓童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0-02-19 浏览:

2月11日,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亿华通”)回复了上交所关于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第三轮审核问询函,针对交付客户未使用或较少使用所采购车辆问题、相关风险是否充分披露等问题进行了回复。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形势火爆。作为首家冲刺科创板的氢能企业,市场一直在揣测亿华通的真实实力。转战科创板,亿华通准备好了吗?

转场科创板 增加融资能力

据招股说明书,亿华通成立于2012年。2016年,亿华通正式挂牌新三板,2019年7月,申请材料被受理,宣布冲刺科创板。自设立以来,亿华通持续致力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

2016—2018年,亿华通分别实现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销售76台、192台和303台,同时期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售数量分别达到629辆、1272辆和1527辆。同时,根据现行有效的截至2019年第9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目前被纳入目录的燃料电池商用车型共155款,其中亿华通累计与9家整车厂商合作开发了36款燃料电池车型,占比为23.23%。

成绩斐然,亿华通也被市场冠以“氢能第一股”和“产业先行者”的美名。但在光环背后,不能忽视其资金困境。2016年至今,亿华通多次实施定向增发,融资上亿元。即便如此,亿华通的现金流仍不充裕。

2016—2018年和2019年1—9月,亿华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063.35万元、-1.69亿元、-7853.91万元和-1.97亿元。截至报告期各期末,亿华通应收账款和存货金额合计分别为1.23亿元、3.65亿元、5.3亿元和5.82亿元,占用了大量营运资金。此次IPO,亿华通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265万股股票,拟募集资金12亿元,其中5亿元为补充流动资金,占募资总额的41.67%。

行业信息网站中车网援引投行人士观点称,为了增强融资能力,亿华通转场科创板是意料之中。中国工商银行投行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哲则告诉记者,由于科创板主要是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先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服务,而新三板更具普适性。“肯定会有部分企业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从较为基础的市场向更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跃升。”

商业化销售难 客户集中度高

摆在亿华通面前的,除了能否解决公司未来发展所需大量资金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其氢燃料电池业务能否可以真正实现规模化、市场化。

虽然自2016年开始,亿华通开启了产品商业化销售,且数量和市场占比逐年上涨,但从财务数据表现来看,亿华通的情况并不像销售数据一样乐观。

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亿华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2.01亿元、3.69亿元和1.2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4.4万元、2926.01万元、1786.53万元和-957.04万元,波动较大。

同时,在第三轮问询中,上交所特别关注了其终端用户水木通达、光荣出行购买氢燃料电池汽车后使用率较低、甚至未投入运营的情况,要求亿华通说明是否实现真实销售。

亿华通回复称,水木通达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已经过京东物流的试用并进入京东物流招采中心商务流程阶段。随着进入京东物流为代表的绿色物流体系以及加氢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利用率将逐步提升;光荣出行于2019年初开始投运了第一批燃料电池物流车,受取得运营资质时间滞后、经历氢源受限、缺乏运营经验等因素制约,该批次车辆并未充分进入运营状态。

此外,亿华通还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情况。亿华通的主要销售客户为北汽福田、申龙客车等商用车厂商。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亿华通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主营业务的收入比分别为96.16%、97.3%、88.13%和87.68%。

同时,主要客户之一申龙客车和亿华通为关联关系。据招股说明书,东旭光电在最近12个月内曾直接持有亿华通股份超5%,为其关联方;申龙客车为东旭光电全资子公司,故也为关联方。

亿华通显然深知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在招股说明书中,亿华通特别提及,由于产业目前仍处在商业化的初期阶段,公司现阶段目标客户主要为较早进入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商用车生产企业,整车厂商尚未普遍开展燃料电池车型的研发与生产,因而导致发行人现阶段客户集中度较高,存在因主要客户业务拓展不利而产生业绩波动的风险。

大型企业进场 市场竞争加剧

一直以来,市场对氢燃料电池光明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但受成本较高、有技术壁垒等因素影响,我国氢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发展之路进程缓慢。

对此,亿华通早有心理准备。亿华通认为,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仍然受到关键技术不成熟、燃料电池成本较高以及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技术路线的发展情况与采用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上述内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均可能影响行业的发展进程。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氢能产业市场盈利能力不足,商用车的推广也是受国家补贴影响较大。规模化发展、降低成本是目前氢燃料电池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也希望更多企业参与到市场中来。

其实,在氢能概念十分火爆的当下,不少大型企业已经踏足氢能业务。截至目前,中化集团、宝武集团、国家电网、三峡集团、东方电气、中核集团、美锦能源等企业均已布局氢能业务。在产业发展初期,资金是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的难题。对大型企业来说,依托于传统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持续发展氢能业务的压力显然要比主营业务仅为氢能业务的企业小得多。

即使发展压力逐渐加大,亿华通仍然对十分看好产业发展前景。亿华通认为,近年来,氢燃料电池需求量均呈现爆发式增长。2015—2018年度复合增长率达到39.15%,其中交通运输领域需求上升尤为显著,年复合增长率达70.45%。

同时,今年已有包含山西、内蒙古、广东、北京等在内的11个省市区提出加快布局氢能产业,涉及技术、相关基础设施等方面。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到2030年将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推广累计100万辆,燃料电池系统产能超过10万套,整机性能达到与传统内燃机相当。《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称,到2030年,氢能行业产值将突破万亿元。据此推论,2020—2030年或将成为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关键的十年。

亿华通能否顺利上市科创板,解决其资金问题,无疑会对其未来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至于结果如何,本报将持续关注。

分享到:

关键字:亿华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