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内光伏政策震动影响,多晶硅经历了从2018-2019年的价格震荡下调,根据光伏們统计,2019年多晶用料降幅达到了27.4%。与此同时,国产多晶硅的产能也逐步扩大,有数据显示国产多晶硅在全球占比从2009年的26%上升至50%以上,在价格和市场份额的双重挤压之下,海外多晶硅厂商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境地。
OCI Chemical关闭韩国的两家太阳能级多晶硅工厂,未来有可能退出多晶硅市场
2月中旬,主要多晶硅生产商OCI Chemical表示,由于生产成本几乎是当前平均售价的两倍,他们将关闭韩国的两家太阳能级多晶硅工厂,最大限度的降低其韩国太阳能级多晶硅料的生产。此外,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太阳能级和电子级多晶硅工厂将继续运营。
据OCI 2019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其税前利润、净利润分别为-8476、-6626亿韩元,相较之前,亏损进一步加大。其中承担的子公司7505亿韩元(约合6.36亿美元)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是由于韩国群山的太阳能多晶硅工厂的营业亏损以及库存亏损。
另外,根据外媒BusinessKorea报道,韩国OCI和韩华正在考虑退出多晶硅市场。根据行业消息来源,两家公司之一已经做出决定,并将在今年内宣布。韩国OCI、韩华多晶硅料的产能产量占全球的15%左右,除去OCI在马来西亚的产能后,占比在10%左右。如果韩国多晶硅料产能亏损导致其产能持续退出,可能会对多晶硅料产业的供给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德国的瓦克化学集团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00人,其中包括德国本土的800个岗位
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瓦克化学集团(Wacker Chemie AG)已经开始了重组计划的第一步,宣布到2022年底将裁员1000人,旨在为企业节省每年2.5亿欧元的成本。
德国分公司受此次裁员风波影响最为严重,瓦克宣布将淘汰德国的800多个岗位,其中行政人员,非直接生产人员和非运营角色的人员面临较大的裁员风险。瓦克称将通过退休或解雇协议来实现减员的计划,而相信可以与员工代表商讨出“良好而公平的解决方案”,同时尽量不裁制造员工。瓦克在全球约有1.45万名员工,其中有1万名在德国。
瓦克公司的老板鲁道夫.斯道迪格(Rudolf Staudigl)表示,公司已经在多晶硅业务和化学部门所面临的竞争中做好了攻坚战的准备。上个月公布的2019年年度数据显示,公司多晶硅部门亏损严重。
在2018-2019年价格的压力之下,多晶硅料厂商开始力不从心,不仅是海外的硅料企业,国内的二三线多晶硅产能也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据统计,2019年除了五家大厂之外,国内其他厂商出货约7-9万吨,2020年市场将进一步向打工公司集中。近日,通威股份发布高纯晶硅和太阳能2020~2023规划,其中表示,到2023年,通威多晶硅产能将扩增至22~29万吨,生产成本将控制在3-4万元/吨,现金成本将控制在2~3万元/吨之间。
根据硅业分会数据,2020年全年新增产能仅为6万吨,加之国内外多晶硅低效产能的不断推出,预期2020年全球供应链52.5万吨,下半年单晶需求逐步释放,全产业链有望再次重建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