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政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出台八项举措,减免电费约489亿元,支持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企业。八项举措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 胡迟:
降低工商业电价的政策此前就有,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国家电网公司出台的八项举措快速响应国家政策,把降低电价的企业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时间延长到今年6月。可以预见,八项举措将对企业降低成本、加快复工复产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降电价需要全产业链共同努力,各个环节都把费用降下来,形成合力,才能实实在在地降低电价,支持企业发展,共同降低疫情影响。相关部门可以结合降低电价出台配套措施,把煤炭、发电等上游环节纳入。发改委或相关部门可出台相关的调控措施,配合市场引导,加强煤炭行业的成本管理,以腾挪出空间,支持电价调整,最大程度上推动企业更好地实现复工复产。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 曾鸣:
国家电网公司此次为相关企业减免电费成本达到489亿元,其中对非高耗能的大工业用户预期能够减免电费230亿元左右。此前发布的支持性两部制电价政策执行期限也延长了。这都相当于直接降低了用户的用电成本,对复工复产的推动效果非常明显。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国家电网公司已明确表态,489亿元的减免电费成本不会向上游的发电企业传导,也不会向代收的政府性基金分摊。这意味着国家电网公司把489亿元的真金白银,直接让给了终端用户。支持各地有序复工复产,能源电力是重要的基础行业。能源复工复产,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其他行业复工复产顺利实施,并且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发挥其他行业的作用,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完成全年国民经济的各项指标。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林伯强:
这次出台的政策对于非高耗能企业肯定会是一个利好。未来要发挥电网企业作用,需要关注社会预期管理。从现在开始到疫情结束,政府相关部门可能会陆续出台一些刺激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希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保障经济在下半年能够实现较好增长。从这点上来说,基础设施建设也有着协同产业链共同发展的作用。未来能源电力行业可以着力提升两方面:一是如何提前预警,以及在抗灾期间如何保障能源行业安全稳定运行;二是生产方式上,是否可以有带动产业链的创新作为。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 周德文:
我们对国家电网公司推出的八项举措是非常欢迎的。在当前应对疫情的危急时刻,国家电网公司能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有很大帮助。用能成本在企业成本中也占到了相当比例。降低电价可以切实减少一部分企业的负担。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冯永晟:
面对疫情的突然冲击,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产业链的生产和流通速度下降,各类企业经营收入流和现金流面临风险。疫情并未完全结束,复工复产还需要一个过程,电网企业提出降低用电成本的八项举措,是非常及时的。
这些政策的覆盖面广,包括大中小微企业,是全面性、系统性地降低整个经济的运行成本;同时,政策会覆盖全产业链,从而带来层层传导的杠杆撬动效应,有利于加速生产的恢复。这些政策既体现了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战略性地位,又体现了电网企业在风险应对中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 贾宏杰: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国家电网公司坚决贯彻国家阶段性降低用电成本政策,及时研究出台了八项举措支持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企业,体现了国家电网公司讲政治、顾大局的鲜明立场,也体现了发挥央企“顶梁柱”作用、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责任担当。相信这一系列务实、暖人心的举措,将为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为夺取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汇聚更多“正能量”。
广东省生产力学会副会长 韩和元:
全球化生产要素成本的差异越来越小。成本管理已不只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手段,也不只是衡量财政收支是否平衡的要素,更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抓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央要求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降成本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和补短板,共同构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任务。
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得“降成本”更加迫切。让人欣慰的是,在降低用电成本方面,国家电网公司作出了表率。国家电网发布八项举措支持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企业,此举是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成本之举,在当下更是解企业燃眉之急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