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智能汽车国家战略就位,产业有望借此步入发展快车道。与此前几年市场需求带动的智能汽车热不同,借助战略引领,智能汽车形成协同统一的生态体系。梳理《战略》不难发现,国家层面对打造中国智能汽车产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中国特色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为我国建设汽车强国增添助力。
■中国特色是最大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表示,《战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制度优势显著。通过顶层设计,赋能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够形成我国在“汽车+AI、汽车+IOT、汽车+5G、汽车+ICT、汽车+ITS、汽车+软件”等跨领域的重大技术发展优势,形成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产业体系,不仅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能,也将为世界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中国智慧。
“《战略》突出中国优势,发展中国标准智能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产业,智能汽车具备明显的本地属性,其发展路径与本国的产业特色有关,并受到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依托我国在道路交通设施、无线移动通信、北斗导航定位、路网地理信息等方面的建设优势,《战略》提出开展复杂系统体系架构基础前瞻技术研发,构建先进完备的智能汽车基础设施体系,从智能化路网设施、车用无线通信网络、高精度时空服务、车用基础地图、大数据云控平台等角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措施必将进一步突出我国智能汽车在车路云协同方面的技术优势与演进特色。面对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我国也将建立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架构,协调以智能汽车为核心的各类复杂系统问题,真正实现‘人–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正如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所言,在发展智能汽车过程中,发展中国特色不仅是中国汽车强国的重要支撑,更是我国智能汽车的生命力所在。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认为,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中国有自己的特色,对这些独特优势的战略明确、加强引领,将加快推进我国智能汽车的发展。“在智能汽车相关标准体系建立方面,基于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标准体系的国际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国际影响力将持续增大,未来与国际标准体系的对接与融合也将成为智能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原诚寅说。智能汽车领域相关标准的制定一定要在起步阶段就充分考虑国际国内的产业发展情况,借鉴国际标准的同时,结合中国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中国智能汽车的应用场景。
腾讯自动驾驶业务总经理苏奎峰也表示,中国在基础设施、5G、北斗导航等方面有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支撑的智能汽车,进而在某些关键技术上取得领先。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鹿文亮则认为,《战略》明确要建立中国标准的智能汽车,利用中国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优势发展中国特色的智能汽车是我国智能汽车今后发展的核心。“在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标准的制定非常重要,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智能汽车标准体系为中国智能汽车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鹿文亮说。
■协同发展是全球共识
《战略》提出,组建产业联合体和联盟,培育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等措施,通过探索组建新型市场主体,推动汽车制造、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骨干企业相互合作,形成跨产业协同机制,集中突破智能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提升智能汽车基础试验条件和综合服务能力,支撑我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李克强表示,智能汽车跨产业深度交叉融合的特征,决定了需要形成跨行业协同创新的发展合力。发展智能汽车需要充分挖掘创新资源,加强开放合作、协同推进。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发展平台也是《战略》强调的重点。
“借助在智能汽车的创新发展,利用多个领域产业的协同力量,加快推进智能汽车的发展速度,为我国建设汽车强国创造了可能。”在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教授杨殿阁看来,《战略》从战略层面明确了智能汽车的发展目标、路径甚至操作方法,为换道超车提供了条件、奠定了产业基础。他还表示,《战略》的发布相当于明确了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路线和发展模式,诠释了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中国智能汽车产业不仅重视单车智能,也重视智能网联和云控,在发展汽车的同时,也同样重视基础设施、政策法规和交通同步发展,注意多部门多行业的协同发展。
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更重视协同、网联和车路协同,也是《战略》起草专家组一直坚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而这一观点也正在被欧美发达国家所接受。2020年1月8日,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展期间,美国发布《确保美国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领导地位:自动驾驶汽车4.0》,与前3版政策均由交通部制定和发布不同,这版政策由总统行政办公室科技政策办公室、交通部共同制定和发布,核心主题是强调统一和协作,全力推动自动驾驶的发展,提高交通系统层面的发展,确保美国的领先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也意识到协同发展的重要。
而车路协同发展正是中国特色,也是《战略》征求意见稿早在2018年1月就提出的发展路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欧美逐渐认同中国的观点。中国在智能汽车发展的路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由此,《战略》协同各部门形成中国标准、中国路线,将更有利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甚至协调与世界智能汽车发展的步调,让中国智能汽车的车路协同等理念更深刻地影响全球智能汽车发展。
原诚寅认为:“明确了跨界融合发展,要求建立协同开放创新的体系,为跨界融合在战略层面扫清障碍,可以最大程度促进行业的创新融合发展,这也正是行业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汽车工作委员会主任王羽也表示,智能汽车是一个生态构建的系统工程,生态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所有局部环节和整体有机统一,互相包容并举,才能构建稳固的产业和推进产业共同发展。
■生态体系是合力发展的基石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智能汽车产业涉及面比较广,不仅跨行业多,而且影响的社会层面广。《战略》中的20项任务,涉及到智能汽车的方方面面,勾勒出了智能汽车的生态体系,将更好地指导行业发展。苏奎峰也表示,《战略》对智能汽车产业链中各参与主体都有明确的发展定位,加强引导构建生态产业链的建设,将加速引导各相关领域快速发展。
“此次《战略》的提法比较全面,既突出了车辆,同时又兼顾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网联化、智能化,还包含了通信设施、网络安全、共享出行、法律保障等,围绕智能汽车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闭环的生态。”王羽表示。产业生态闭环的形成,将有助于智能汽车立体化、全方位的系统发展。“各领域的企业都可以在开放的智能汽车生态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干什么,告别过去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找不到发展重点的弊端。”王羽强调,智能汽车带来的新生态和社会出行大变革,不是谁替代汽车,也不是汽车代替了谁,而是全生态有机统一的发展。在这种高度共识下,智能汽车才能形成合力、更好地发展。
■地方特色先导区避免重复建设
李克强表示,《战略》明确指出,重视示范应用,打造多层次示范体系。测试验证与示范应用已成为智能汽车功能开发、技术验证以及认知提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有效加速技术研发进程与产业化步伐。《战略》对智能汽车测试评价技术、特定场景应用、封闭区域出行服务、示范区建设与评价、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等都做出明确的部署,形成了覆盖仿真测试、道路测试、特定场景示范到大规模城市级综合应用的多层次立体式示范体系,有效支持我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积累足够的应用场景数据才能向高级别自动驾驶推进的特点,要求智能汽车的发展离不开示范应用。而重视示范引用,打造多层次示范体系,让地方先导区“各有所长”才能为智能汽车搭建根据地,这也是《战略》强调的重点。
地方政府作为智能汽车先导区的主要推动者和行业发展推进主体,可以在《战略》指导下找准地方产业定位,在全国一盘棋的统筹规划中结合地方特色制定地方发展战略,打造有区别的智能汽车先导区。在王羽看来:“地方政府发展智能汽车产业的热情很高,但落实的时候,容易受限于管理水平、专业程度和国际视野的局限,很难对地方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可以依据《战略》中的20项框架体系,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地方政府智能汽车产业发展。”
苏奎峰表示,《战略》提出地方政府要建设智能汽车先导示范区,强调地方特色才是地方发展智能汽车产业的核心。“必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在顶层设计阶段就有统筹规划才能在各有特色中协同发展。”他表示,这方面《战略》也预留了一定的空间,相关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地方政府发展智能汽车的引导。
鹿文亮强调,在鼓励地方发展智能汽车产业的同时,加强引导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今后有关部门落实《战略》必须要注意的地方。在原诚寅看来,智能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只是在地方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寻求特色。“大浪淘沙,有特色的项目才能生存,这与当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一样,找到特色的项目才能生存下来,而不是一窝蜂地重复建设。地方政府、企业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地方产业发展的特点建设特色项目,避免大规模重复建设的浪费。”原诚寅如是说。
■市场主导作用不可撼动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能只依靠政策的推动。技术决定竞争力,产品力决定影响力,而智能汽车的发展最终也将走向市场化。”原诚寅认为。鹿文亮也表示:“《战略》强调以市场为主导,包括建设智能汽车先导区,这切中了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要害。”
李克强表示,《战略》还明确要迎接应用挑战,加速智能汽车市场化。智能汽车给汽车产业带来颠覆性变革,面对车辆控制权的切换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一方面,我国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产品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众多挑战与空白;另一方面,伦理道德、数据安全等问题也都将长期伴随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甚至对商业化推广产生决定性影响。
面对上述挑战,《战略》从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推动认可认证、加强产品管理、构建网络安全体系等角度做出明确规定,破除发展障碍,培育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同时也将从组织实施、扶持政策、人才保障、国际合作和发展环境上加强保障。这些措施的实施,表明了我国大力发展智能汽车的决心,也将有效打消人民群众对智能汽车的诸多疑虑,提升社会接受度,最终形成利于智能汽车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苏奎峰也表示,智能汽车一定要坚持市场化发展,只有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有了应用才能推动产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