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6日,我们国家正式向四大通信运营商发放5G商用牌照后,中国移动抢先行动,于6月10日就开始了第一期5G无线工程设计及可行性研究服务集采招标工作。当时的5G集采规模在192亿元左右。
而去年中国移动共完成5G基站建设5万个,如果加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5G基站总数,截止去年底全国总5G基站总数已超13万。13万规模针对于我们5G市场的千万需求量而言(至少要600万的规模),可以说只是九牛一毛。所以今年的5G建设,才算是真正的开动马力。在“新基建”国家战略下,已确认今年5G基站建设目标是55万个,其中中国移动是25万个,加上去年的数量,预估到年底时间,中国移动总5G基站数量将达30万个。
为了继续抢先领跑,日前中国移动发布了2020年5G二期无线网主设备集中采购公告,共涉及到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需求量为232143站,每省的中标数量2-4家不等。从总数量来看,23万多正与中国移动的年度目标一致,因为截止2月底,中国移动的自建5G基站总数已超8万个。至于这23万多的数量如何分配,具体看下张各省集采需求表:
从上边的这张中国移动各省集采招标统计表中实际还可以挖掘出很多不凡意义来解读。比如:
其一,招标份额分配比例相对比较统一,基本上按60%+25%+15%的比例分配,且各省大多采取“2+1”模式进行份额招标。这样的标配比例,既不会让某一家设备商一家独大,最终导致尾大不掉,也不会由于供应商过多导致后期运维压力。实际这也是运营商一直使用的以3家左右为主的一贯举措。
需要特别注意一点,“2+1”的模式中,“2”基本上就确定为华为和中兴了,而“1”则成为中国信科、爱立信、诺基亚等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机会。
另外,本次招标中中国移动还特别设置了最低限价,这样就杜绝了个别实力厂商采取低价投标以获得更高市场份额的意图。实际在3G\4G时代个别设备商低价甚至倒贴钱投标的事件屡见不鲜,虽说运营商最实获得了实利,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设备投入使用后不到万不得已基本上不会随便替换,只能一直用同一家的升级换代下去,故最后的维护费用大增,集采中获利的收获不得不全部吐出。
其二,各省需要的5G基站数已经非常明确,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看看自己省的建设规模,平均一下自己地区的基站数量,基本上就能明白5G的商用距自己还有多远。在此之前也请注意,因技术上的原因,一般4个5G基站的覆盖范围才能达到此前一个4G基站的覆盖范围,所以一个5G基站的典型覆盖范围也就200米左右。大体预估了本地的5G基站数量,再大体预估一下覆盖范围,那基本上就能从普通消费角度来直观确定今年5G的具体商用情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