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CATL入局 充电桩借力“新基建”风口腾飞?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电动车 发布时间:2020-03-13 浏览:0次

划入新基建,宁德时代入局,默默无闻的充电桩产业要腾飞了?

近日,宁德时代联合百城新能源成立上海快卜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再度引发业内对充电桩行业关注。

合资工厂注册资本5000万元,其中宁德时代出资2450万元持股比例49%。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科技、电池科技停车场(库)经营,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等。

宁德时代回应称,成立合资公司是正式布局智能微网一体化储充系统。该系统是宁德时代研发的,集储能服务、充电服务和电动汽车检测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设备,解决传统充电站配电难、选址难、对电网存在冲击风险的问题,可快速形成大功率超级快充网络。

宁德时代选择此时切入充电桩市场的背景是,中央定调,把充电桩列为新基建项目。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新基建”板块。

与此同时,财政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奖励政策明确指出,2016年-2020年,将持续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给予财政奖补。而深圳、上海、杭州安徽、成都、温州等多省市明确了充电设施补助标准,推进充电设施建设。

目前国内充电桩的现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但作为电动车“加油站”的充电桩配套设施并未跟上,存在分布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燃油车占位、运营商未互联互通等等诸多问题,充电问题尚未得到妥善的解决,且市场缺口巨大。

未来,政策及资金的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补贴由前段购置向后段充电领域倾斜等多种利好刺激下,国内充电桩设施建设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

充电桩缺口巨大

截至2020年1月已建成公共充电桩53.1万台,私人充电桩71.2万台,车桩比约为3.5:1。预计2020年我国新增公共充电桩15万台,新增私人桩30万台。但相较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来讲依然是“粥少僧多”。这或许也是中央明确将充电桩列入新基建的一部分原因。

当前充电桩保有量及车桩比远未达成规划目标,且缺口巨大。四部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仅2020年充电桩的市场缺口就达到了近350万台。

更别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的规划中按1:1的车桩比测算,预计未来5年充电桩的总需求约1800万台。市场空间之大显而易见。

造车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前几年国内充电桩建设此前一直由政策导向为主,分布不合理,很多充电桩“闲置”,尤其是2015年及以前国内充电桩“跑马圈地”式建设,导致充电桩高度集中。

近年来布局虽逐渐转为按市场需求建设及运营,市场趋于合理,但依然存在着燃油车严重占位、充电桩利用率不均衡等,加上充电桩运营商未实现互联互通,充电桩充电时间集中等。

此外,充电桩是重资产产业,因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加上充电桩利用率低等因素,盈利模式一直难解,亏损已是行业公开秘密。如连年亏损的富顺光电遭遇资金链断裂最终停产,并在2019年被大股东雪莱特作价1元出售,容一电动资金链断裂解散,扩张激进的富电绿麻烦缠身已退出新三板等。

即便是市占率近4成的充电桩领头羊特来电依然难逃亏损。2019年1-7月营收5.85亿元,但净利润亏损0.56亿元,而国资背景的普天新能源亦多年亏损,股权挂牌数月无人接盘等。

产业链企业迎机遇

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充电设施投资主体也开始多元化发展,包括车企、互联网企业、出行公司、地产商、初创公司及诸多社会资本介入,国内充电桩行业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并存的产业格局。

当前,充电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深圳车电网等民营企业已经崛起,大都凭借以充电桩制造或动力电池材料为主业的母公司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而国资背景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普天等依托电网基础设施拓展充电桩运营业务优势明显。

截至2020年1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8家,分别为:特来电运营15.2万台、星星充电运营13万台、国网运营8.8万台、云快充运营4万台、依威能源运营2.5万台、上汽安悦运营1.8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3万台。这8家运营商占总量的90.2%,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9.8%。

此外,包括上汽安悦、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整车企业参与充电运营,完善车主服务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整车销售,甚至挖掘新的盈利点。

尤其是领头羊特来电将率先迈向盈利,为行业迎来曙光。近日,特来电董事长公开透露,特来电完成总金额13.5亿元的增资扩股,并且其充电设备制造“盈利最强”,充电运营“已开始赚钱”,数据增值服务虽然还在摸索,估计要两三年。但最终,特来电想形成从设备制造到充电运营再到价值的闭环,即“销量--电量--流量”。

相信,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及新基建政策的推进,国内包括核心元器件、充电设备、运营商等充电桩产业链有望迎来一波新的增长。

分享到:

关键字:充电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