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锂电正极材料发展 莫误入快钱投资企图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真锂研究 发布时间:2013-11-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中国正极材料产业面临的这些问题,真锂研究认为,解决之道主要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自身要加强内功,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二是企业之间要加强团结,共进退,以加强议价能力。这实际上牵涉到体内建设和体外建设两大问题。

 

必须承认,中国目前多数正极材料企业的技术能力是很不够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态度方面的,也有资金实力方面的。在态度方面,中国企业普遍对技术研发不是很重视,虽然企业们表面上看上去都很重视技术研发工作,但骨子里抱着拿来就用的“拿来主义”思想的还是占据明显多数。就拿近两年发展势头很猛的天津巴莫科技来说,虽然有陈景贵(国内著名的电源专家,曾长期担任18所所长)、黄来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吴孟涛(巴莫总工)这样的技术专家,但巴莫现有主打的钴酸锂材料产品的生产技术却并非自主开发,而是由美国FMC和加拿大INCO等公司授权的技术。

 

中国目前最大的正极材料企业湖南瑞翔,一开始是在中南大学刘业翔院士和胡国荣教授的科研团队开发的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后来资本方占据上风,创业的技术团队被迫离开。之后,瑞翔明显走上了一条“拿来主义”的道路。宣传花千万年薪代价从三星SDI挖来的技术专家池田一崇(Ikeda Kazutaka),到底真是挖来的,还是三星SDI派过去的,局外人无从知晓。只知道池田一崇到了瑞翔之后,三星SDI与瑞翔的合作明显密切起来。瑞翔号称在池田主导下自主开发出的RDF18和RDF30等改进型锰酸锂材料,却仅供三星使用。而在三元材料方面,瑞翔早在2006年的时候就开始与美国3M公司接触,2009年在池田的指导下开发出三元材料的前驱体材料之后,瑞翔正式与3M公司签署了一份排他性协议,真锂研究认为这实际上就是一份代工协议。

 

现在很多中国正极材料企业,长期忽视自身能力建设,直接导致企业材料产品的竞争力下降,毛利率越来越低,而这又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当升科技,前几年赚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未雨绸缪开发新技术,而是买地建厂扩大规模和收购长沙星城这样的负极材料企业,盲目搞扩张。目前当升科技的毛利率只有6.19%,这意味企业维持生存都很困难,更不用说投入资金搞技术开发了。

 

材料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会直接降低企业的议价能力,但从另一方面看,企业之间如果不团结,一盘散沙,也会影响企业的议价能力。目前中国几乎在各行各业都缺乏能够真正代表企业利益的、行动有效的行业组织,一定程度上看这是改革的滞后所造成的。在缺乏组织的情况下,行业无法制定企业经营中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规则(如企业报价必须要基于毛利率10%甚至更高的基础之上等等),也无法对害群之马实施有效制裁,行业的发展就会处于无序状态,久而久之就会成一团乱麻,以至最后必须破了才能再立,重新洗牌。这种现状对企业议价能力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国际锂电池巨头就在充分利用这一点。三星SDI的正极材料采购量很大,但价格压得很低,当升科技不做,湖南瑞翔可能会做;湖南瑞翔不做,天津巴莫可能会做……;总能找得到一家做的企业。这样,三星SDI始终游刃有余并处于主动,而中国的这些正极材料企业却越来越被动,最后的结果都会像现在的当升科技那样,毛利率越来越低,直到无法维持生存。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