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改5年间,表现亮眼又让人满怀期待的当数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进程了。本文梳理全国现货试点的动态、规则及交易数据,汇集了电力现货交易的核心要点。希望能够对想系统了解现货市场、查缺补漏或者拓展现货交易策略的业内人士有所帮助。
1、八大电力现货试点状态一览
2015年3月启动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提出,“逐步建立以中长期交易规避风险,以现货市场发现价格,交易品种齐全、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2017年8月,国家确定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8个地区作为第一批试点,2019年6月,首批8个电力现货试点已全部启动模拟试运行。2020年3月,广东进行电力现货市场全月结算试运行系统测试。
2、电力现货试点规则大比拼
市场构成
市场模式
中长期电能量市场
现货电能量市场
辅助服务市场
电源类型
浙江:浙江电网代理风电和光伏发电参与日前市场和实时市场
山西:新能源机组申报次日发电预测曲线、不申报价格,优先出清
山东:新能源、核电、自备电厂等报量报价,参与市场定价
甘肃:水电、新能源企业报量报价,参与市场定价
3、电力现货试运行数据分析
将各省日前和实时的出清价与基准价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现货价格普遍要比基准价低,这是当前电力市场供大于求的体现。而现货市场建设的目的是让价格反映电力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供求关系,最终电力现货价格还是将由市场来决定。
广东现货试运行情况
中长期电量锁定收益
现货价格小于中长期价格
10月周集中交易成交均价331元/兆瓦时;
双边协商交易成交均价459元/兆瓦时;
挂牌交易成交均价326元/兆瓦时。
中长期电量锁定大部分收益,现货报价偏低
通过以上图表,我们看到10月份的现货成交价格要明显比5月、6月低。经过前两次的试结算,发电企业对交易规则、盈利方式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10月份通过价格较现货高的中长期交易签约了大部分电量,锁定了大部分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发电厂会尽可能多的争取在日前市场中标电量,以保障收益,报出了比较低的价格。
电价变化与负荷变化一致
从上图可以看出:电价变化与负荷变化呈现一致性,即电价随着负荷高低变化而变化,让市场决定价格。
电力现货的时间空间特性
2019年10月24日
2019年10月25日
从上图可以看出:不同时刻、不同区域的价格呈现差异性,体现出电力现货的时间和空间特性。
山西现货试运行情况
2019年9月1日 山西结算试运行情况△
● 日前市场出清无阻塞。发电侧节点电价加权平均值最大300 元/MWh,最小1元/MWh,平均 203.51 元/MWh。
● 实时市场出清无阻塞。发电侧节点电价加权平均值最大295 元/MWh,最小1元/MWh,平均 212.3 元/MWh。
● 12:15-15:00, 新能源实际发电小于日前预测,最大偏差 108.7 万千瓦(12:30)。因新能源发电缺额,需要调增火电机组出力,实时现货市场价格较日前上涨。
● 21:30-24:00,因实际省内用电小于日前预测,最大偏差 82万千瓦(22:30),实时现货市场价格较日前下跌。
● 其余时段实时现货市场价格与日前基本吻合,趋势一致。
4、总结
▷▷现货价格有效反映了电能量的时间和空间价值。
【时间特性显著】不同时段价格波动趋势与市场供需情况一致,峰谷价差明显。
【空间价值】不同地区节点电价具有差异性,反映了网络阻塞的影响。
▷▷ 现货价格结算的偏差电量少,体现“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市场设计特点。
▷▷通过结算试运行,不断发现问题,优化完善问题。
例如:阻塞盈余、发电补贴、顺价、信息披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