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猛踩政策“油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充电桩视界 发布时间:2020-03-23 浏览:

新能源汽车产业再迎政策利好。近日,工信部组织召开会议,深入研究分领域、分区域、分车型电动化的目标、方式及政策措施。这是在前期系列政策的基础上,国家层面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方面再次进行具体部署。

业内人士表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国家再次推动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释放积极政策信号,将有力提振汽车业的信心。同时,继续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既算好“经济账”,又算好“环保账”,对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持续加码

3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视频会议,广泛听取了行业机构、企业代表对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的意见建议。值得注意的是,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员除了包括相关行业部门外,还有北汽集团、比亚迪汽车、宁德时代等企业代表。

会议认为,公共领域用车使用频率高,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在全部机动车中占比较大,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率先实现电动化不仅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可以同步促进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和推广应用模式创新,对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

会议指出,下一步,工信部拟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行业力量开展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积极推动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等车辆电动化水平提高。

国家发改委、司法部近日还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品的推广机制,鼓励公交、环卫、出租、通勤、城市邮政快递作业、城市物流等领域新增和更新车辆采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快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进程,对地方政府后续政策的跟进形成强有力的推动。

相关地方政府也出台了政策,积极推动新能源车在公共领域的推广和使用。例如,北京市、南京市、莆田市、雄安新区等地都出台政策,在物流、货运、公共交通等领域实现用车新能源化。

已有成功实践

近些年来,在政策等的支持下,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少城市做出了有益探索,并取得实效。以太原市为例,全市近万辆出租车已于2016年底全部更换成电动汽车,太原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纯电动出租车的城市。

2015年,太原市政府与比亚迪签订投资框架协议,提出将太原市现有出租车更换为电动出租车,作为全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项目,迈出太原市新能源建设的第一步。2016年2月,第一批出租车更换工作正式启动,至当年9月,太原市8292辆出租车全部更换为电动车。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出租车的全面置换,电动车在太原打开了新市场,电动汽车租赁、电动公交车等陆续在太原市涌现出来。目前,太原市正逐步将公交车更换为纯电动车,按照计划,这项工作或将在今年完成。这也意味着太原将成为出租车和公交车全部是纯电动车的城市。

记者曾在太原市多次乘坐过电动出租车,车内空间较传统出租车更为开阔,乘坐体验舒适。实际上,出租车全部电动化的“太原案例”背后,是一系列积极的推广措施和完善的硬件配套做保障。

据悉,在太原市政府出台的出租车更换补贴政策中,市场价为30.98万元的纯电动出租车经各级补贴后,只需支付8.9万元,解除了出租车经营户的费用顾虑。此外,太原市建设了覆盖全市的充电网络、手机APP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车辆日常充电需求。建设在全市范围内的中环桥下、车站等场所的数千个充电桩,为电动出租车甚至私人电动汽车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配套支撑。

新能源汽车上下游是一条巨大的产业链体系,在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的过程中,太原市更深层次打造的是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太原市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到,到2020年,太原市力争形成1家客车、1家电动汽车整车企业和5-8家关键零部件企业,电动汽车产量达到2万辆,产值达到500亿元,具备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提振新能源车市场

近两年汽车市场遭遇寒冬,目前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行业发展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中汽协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汽车产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同比分别下降79.8%和79.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跌破万辆,2月份产量为9951辆,同比下降逾八成。

中汽协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汽车行业的产销出现大幅下滑。在生产端,企业因复工进展慢、零部件供应等问题导致产出水平低;在消费端,产品消费停滞,市场需求受到严重抑制,对上半年的汽车市场将产生重大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鼓励政策的出台和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将利好新能源汽车市场。此外,新能源车的自身特点很适合公共领域使用。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和疫情影响下,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无疑也将扩大新能源车的使用范围和销售数量,同时也有助于带动私人新能源车销售,提振市场信心。此外,还有助于推动汽车产业链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的政策方向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多项重要文件中早已得到明确。现在,相关部门计划制定更细化的、更具操作性的文件是推动政策的有效落实。

“受疫情影响,包括新能源车在内的汽车产销数据下滑严重,预计这一部分损失很难通过后面的报复性消费来弥补。”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耿威表示,此时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提速,对于发展新能源车产业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政策推动和市场牵引下,新能源物流车的推广应用程度有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传化智联全资子公司传化慧联总经理杨东向上证报记者透露,2020年6月底,首批22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将到验收期,绿色货运城市群的崛起,必将推动新一轮新能源利好政策出台,新能源物流车的市场接受度将大大提升。

多数物流企业对电动化持观望态度

相关专家进一步介绍,公共领域用车中,目前公交、环卫车新能源化的占比较高,这部分车辆基本都没有到达寿命周期,未来电动化加速或向更为市场化的出租、通勤、物流快递领域推动。

“目前电动车在物流用车中的占比很低,在使用率较高的快递行业也不到十分之一。”耿威表示,此前的多项推广政策基本偏向生产端,物流车的生产企业通常延续了“一款车型包打天下”的燃油车设计思路,产品以及车辆搭载的电池性能与物流行业实际需求存在错配。多数物流企业对于电动化还是持观望的心态。解决了具体行业的痛点,推广才能更顺畅。不过,此次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会议已提出将深入研究分领域、分区域、分车型电动化的目标、方式及政策措施。

尽管物流行业电动化尚在边走边探索的阶段,不少企业还是提前进行了布局。菜鸟、京东、苏宁、顺丰等知名企业都从2018年前后就开始大规模更换纯电动物流车,同时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物流技术与车辆结合,打造智慧新能源物流车。

杨东告诉记者,在市场仍对新能源物流车存疑的情况下,车辆租赁为主的运营模式成为新能源物流车推广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客户共享新能源成果的必由之路。

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城市物流配送等车辆全部实现电动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将长期利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资料来源及致谢

中国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东北证券研报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