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中国联通2019年报出炉:可用5G基站规模超6万个

作者:赵李南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20-03-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3月23日,中国联通(600050,SH)披露了2019年年报,2019年全年,中国联通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905.1亿元,同比下降0.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9.8亿元,同比增长22.1%。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9年作为5G商业化元年,当年5G手机出货量已逾1377万部,截至2019年底,共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而按照目前三大运营商的招标量预计,2020年便是5G大发展的一年。

中国联通称:“2019年,公司累计完成资本开支564亿元,重点保障移动网、宽带数据网、基础设施和传送网专业,总计投资495亿元,其中5G完成投资79亿元。”

移动主营业务收入同比降5.3%

2019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到顶,行业压力不小。

中国联通201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2644亿元,较2018年同比上涨0.3%。在这2644亿元的主营业务中,语音通话及月租费、增值服务、宽带及移动数据服务、网间结算收入相比2018年同期都有所下降。数据及其他互联网应用收入和电路及网元服务相比2018年同期有所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联通2019年年报 图片来源:记者制图

“2019年,公司移动业务发展受到提速降费、市场饱和、激烈市场竞争以及4G流量红利逐步消退的严峻挑战”,中国联通在年报中称:“2019年,公司移动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人民币1564亿元,同比下降5.3%。”

中国联通称:“2019年,公司创新业务保持快速发展,产业互联网收入同比增长43%,达到人民币329亿元,占整体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12.4%,成为稳定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驱动力。”

截至2019年底,中国联通拥有约3.2亿移动出账用户,其中4G用户约2.5亿户,约8348万固网宽带用户及约5422万本地电话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中国联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1.98亿元,同比增长3.4%。

2019年度,中国联通的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为-2.16亿元,2018年度为-9.47亿元。其中相差最大的项目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2019年度中国联通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21.27亿元,2018年度为-39.72亿元,两者相差18.45亿元。

图片来源:中国联通2019年年报截图

中国联通称:“考虑本集团对电信网络的持续改进以及用户自愿网络迁转的进度,本集团于2019年度处置了净值约人民币37.39亿元的固定资产,处置对价约人民币15.60亿元,发生固定资产处置净损失约人民币21.79亿元。”

与电信累计开通共享5G基站5万个

中国联通2019年年报显示,其与中国电信签署合作协议,在全国范围内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目前双方已累计开通共享5G基站5万个,共同节省投资成本约100亿元。中国联通可用5G基站规模超过6万个,支撑5G服务从试验初步迈向商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19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去年6月份,正式启动5G商用,到年底全国共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超额完成网络提速降费年度任务。”

中国移动(00941,HK)2019年年度业绩显示,目前其建设开通5G基站超5万个,在50个城市提供5G商用服务。

中国移动在财报推介材料中介绍,公司2020年资本开支预算为1798亿元,5G相关投资计划约1000亿元。

3月6日,中国移动发布了2020年5G二期无线网主设备集中采购公告,总需求约为23万站。

3月10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布“2020年5GSA新建工程无线主设备联合集中采购项目集中资格预审公告”,集采的预估规模为25万站。

中泰证券在其研报中估计:“5G宏基站出货量在2019年约为15万,预计到2022年达到120万站,此后调整回落,七年内5G宏基站数目累积约550万站,与2013到2019年间的4G宏站数基本相当。”

苗圩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在国际电联R16标准正式确立之后,我们要重点加快独立组网的网络建设,只有独立组网的方式才能更进一步显现出5G的性能。另外,大力探索面向行业的5G网络架构,切实满足各个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积极出台有关支持政策,为5G网络建设和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而针对2020年的展望,中国联通称:“尽管公司仍旧面临传统市场高饱和、激烈市场竞争和提速降费的影响,并承受5G资本支出和成本上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等新挑战,公司有信心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宝贵机遇。”

分享到:

关键字:中国联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