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尽快制定出台锂电池的安全标准和生产企业的安全准入是众望所归。”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锂电池行业高端产品稀少,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准入条件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优势资源集聚,加快研发水平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水平。
近日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对锂电池行业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以摸清我国锂电池行业现状,为制定锂电池的安全标准和生产企业的安全准入提供依据。
“随着锂电池在便携式电子产品和通讯工具中的广泛应用,以及逐步应用于动力性电源和储能等领域,其安全性问题始终是锂电池行业发展的瓶颈。”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司长吴风表示。据了解,此次调查的范围包括从事锂电池及锂电池原材料生产的所有企业。
安全准入众望所归
“尽快制定出台锂电池的安全标准和生产企业的安全准入是众望所归。”前瞻产业研究院新能源研究员郭雪丽介绍说,近年来,由锂电池引发的火灾甚至爆炸事故时有发生,锂电池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2012年在深圳发生的纯电动出租车“5.26”重大碰撞起火事故引起了各方对锂电池安全的质疑。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锂电池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要求做好锂电池的安全标准和生产企业的安全准入等工作,加强管理和准入,从源头控制锂电池安全隐患,提升锂电产品安全性,推动下游需求扩张。此次进行摸底调查并出台行业安全准入条件,意味着工业和信息化部对锂电池行业发展的调控再加码。
据百川资讯分析师刘磊介绍,锂电池的生产原料有很多种,常用的有磷酸铁锂、镍钴锰氧化物三元材料、钴酸锂等,采用的原料不同,生产出的产品安全性能和动力性能也会有差异,相应地,所适用的范围也应有所不同。比如,采用磷酸铁锂生产的产品安全性能较好,但是动力性能较差;采用镍钴锰氧化物三元材料生产的产品动力性能非常好,但是成本相对较高,稳定性较差;而采用钴酸锂生产的产品稳定性较前两者都差,如果将其用在车用锂电池的生产方面,产品安全性能将无法保证。他认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此次调查,一是为摸清整个锂电池行业的产能情况,二是探究各个企业所采用的原料以及产品应用情况,把握目前整个锂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分层次分领域制定不同的安全标准。
罗兰贝格汽车行业执行总监张君毅表示,此次工业和信息化部调查以后,对于锂电池安全生产规范和产品的稳定性将提出明确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为人们的安全提供保障。对于锂电池行业来讲,“安全准入条件的制定将促使锂电池行业规范发展,使消费者对锂电池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