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全球汽车供应链,离得开中国吗?

作者:赵建国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20-03-29 浏览:

在疫情发展初期,关于中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作用、跨国公司是否应该将供应链转移出中国,这类话题讨论热度非常高。一些外媒认为,跨国公司应该分散风险、重组供应链,将供应链转移出中国。不少国内行业人士认为,这种观点短视、浅薄。果不其然,随着海外疫情的快速发展,事实证明中国汽车业在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围绕着疫情对中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地位的影响,本版收集外媒观点、采访国内专家,呈现一场特殊的“争锋”。

正方 供应链移出中国是伪命题

▶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

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难以替代

目前,中国是全球为数不多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包括汽车工业在内,无论是制造能力还是劳动力素质,都首屈一指。春节后,一些外国汽车企业临时停工,等待中国零部件,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有着举足轻重、难以替代的地位。

换个角度看,制造业转移并非易事。的确,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但是,像汽车这样的现代制造业乃至先进制造业,绝不只是有廉价的劳动力就可以支撑起来的,有知识、有技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又能吃苦耐劳、综合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恐怕在中国之外很难找到。同时,海陆空全方位的物流运输能力,良好的法治环境、投资环境、营商环境,以及税收等优惠政策,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政府调动全社会资源的能力,除了中国也很难有哪个国家能做到。这些因素对于汽车产业而言,显得十分现实。

目前,疫情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需要全球各国共克时艰。中国汽车行业在加速复工复产,而多家跨国车企的海外工厂却因为疫情而暂时停产。如果按照外媒的观点,让跨国公司迁出中国,那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呢?答案不言而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

重组产业链绕不开中国

实际上,跨国汽车企业的全球产能布局有一定的合理半径,会依据制造、物流、销售和供应链安全等标准来确定配套体系。如美国车企的主要生产基地在墨西哥、南美及加拿大等,所以在这些地区有大量零部件供应商做配套。

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是一个伪命题。尽管有个别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及订单在转移,但其决策是多元的,如要考虑中长期的综合成本、产业链转移的可能性、对当地市场的依赖程度、未来业务的发展重点、关税和通关效率对供应链的影响,以及中国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从全球产业转移的规律性看,有时候来回转移是一种市场行为,不必太在意。疫情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对产业链有影响,但中国并不是单纯的生产基地,还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基地。因此,产业链发生转移的情况不可能大规模发生,而且产业链的重组也将以中国为中心,紧密围绕亚洲进行。

▶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部分车企因为疫情另找出路,制定中国以外供货地的备份计划,并不现实。因为疫情是短暂的,但培养稳定的、有规模的供应商却需要很长时间。这不仅需要设备与投资,对劳动力素质也提出了很高要求,光靠劳动力价格低廉并不能解决问题。

目前,疫情在海外快速蔓延,但在中国已得到有效控制,更难有谁替代中国成为“备份”。就现实而言,除了客观存在的条件,哪个国家能率先控制疫情,就是最“硬核”的吸引外资的条件。如果我国能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疫情防控、应对的方法和模式,就奠定了稳定外资更加持久的基础。

短期内,我们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加速有序复工复产,这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考虑到目前全球汽车产业的实际情况,一是要及时调整,对一些急需的国际产能作出承接;二是要对国际产业链中短缺的产品,及时拾遗补缺,弥补其他国家因为疫情出现的生产能力短缺和供应空缺,在需要的情况下主动成为国际产业链上的“备份”,为稳定国际产业链做出贡献。

反方 应分散在中国的供应链压力

▶《日经亚洲评论》:部分转移供应链以分散风险

与之前的美中贸易摩擦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的暴发更加出乎意料,为跨国企业过度依赖中国市场带来的风险敲响了警钟。

此次疫情比2003年“非典”带来的冲击要大得多,这是因为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是当时的8倍多,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更大。而且,中国已经完全融入全球价值链。由于中国工厂关闭或部分运转,国内和国际运输受限,给许多海外制造商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跨国公司还是应该分散风险,将一部分供应链向外转移。

实际上,日本、韩国企业近年来已经将投资转向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但由于东南亚经济体本身就高度依赖中国,因此,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对于跨国企业降低集中度作用不大。

跨国公司必须考虑如何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虽然供应链大规模迁移难度颇大,但却是必要的。从劳动力成本、物流能力以及对中国依赖度综合来看,墨西哥、土耳其以及东欧国家可能是目前比较有吸引力的全球性生产基地。

▶《美国汽车新闻》:应在亚洲市场多点布局

全球汽车厂商都在疲于应对疫情暴发造成的供应链中断问题。

毋庸置疑,中国的确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无与伦比的产业规模。过去20多年来,美国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几乎将所有对亚洲的投资,都放在了中国市场。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

近年来,通用汽车、福特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于是陆续退出亚洲其他市场,例如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印度。博格华纳、李尔、麦格纳、安波福等零部件供应商也在中国快速扩张。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犹如切肤之痛。

一些聪明的美国企业已经开始多点布局,例如苹果、谷歌和微软已经计划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和泰国。对于美国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来说,需要从现在开始考虑在亚洲市场实现供应链多点布局。

▶《福布斯》:考虑选择“备份”供货地

缺乏后备计划和供应链受阻,使得全球汽车业在疫情暴发时显得尤为脆弱。如果疫情持续发酵,那么行业可能面临难以承受之重。

此前,中国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就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此次疫情的发生无异于雪上加霜。虽然大多数跨国公司都有备用库存,以应对短期供应中断,不过这些备用库存很快就会耗尽,必须尽快考虑后续计划。

疫情可能会催生全球汽车产业新格局,但不管怎样,美国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在应对疫情时未做好充分准备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应制定后备计划,选择一个中国以外的地方作为“备份”供货地。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