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进入上市公司(含新三板)财报密集披露期,一些重要氢能与燃料电池概念股及涉足该产业的企业已发布2019年财务数据,其中不乏披露2020年营运计划。本文梳理10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企业财务报告(第二批),以便读者从中一窥产业运行状态。
01
潍柴动力
3月27日,潍柴动力(000338)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743.61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91.05亿元,较2018年同期提高5.2%。
公告显示,报告期内,潍柴动力扎实推进国家燃料电池重大专项,完成多款燃料电池发动机开发,积极推动加氢站建设和燃料电池车辆推广应用,累计运行超过100万公里,助力“绿色动力 氢能城市”理念在山东率先落地;
公司战略重组德国ARADEX公司,掌控了电机控制器核心技术,成功构筑起“电池+电机+电控”为一体的新能源动力系统集成优势;高端发动机、新能源生产基地等重大技改项目稳步推进,继续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在前列;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化智能制造应用,推动业务创新,为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02
东方电气
3月28日,东方电气发布2019年年度财务报告显示,2019年现营业总收入328.4亿元,同比增长6.95%;全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78亿元,同比增长13.19%。
报告期内,公司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和新生效合同均实现大幅增长。氢能产业不断发力,西部首条氢能及燃料电池批量生产线成功投产,氢能城际客车、物流车样车开发完成。
研发投入方面,公司氢能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完成燃料电池系统示范生产线建设,可年产系统1000 套,配套检测中心、供氢站投入使用。产品技术方面,完成 VM40 发动机常温机型和低温机型的开发与定型,完成VM60发动机工程样机开发。
03
中国石化
3月28日,中国石化发布2019年可持续发展进展报告显示,2019年11月,公司与法国液 公司以合资公司中国石化资本公司(公司持股比例为49%)为平台,通过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积极布局化空气集团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由公司发起成立氢能公司,致力于氢能技术研发及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绿色新兴产业。
公司探索布局氢能全产业链,涵盖上游的氢气制储运,积极布局与公司具有产业协同效应的润滑油添加环节、中游的燃料电池系统以及下游的各应用领域,2019年完成一项战略投资,投资了一家氢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
未来,公司将加快推进光伏发电、氢能等产业发展,在广东、江苏、湖北、四川、重庆等地开展加氢站试点项目。公司将试点推行风能利用,努力构建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
04
京城股份
3月28日,京城股份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1.96亿元,同比增长6.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亿元。
京城股份表示,公司拥有亚洲地区最具规模的、技术水平最先进的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的设计测试中心及生产线,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种类规格齐全,可依据客户需求定制。由于其具有压力高、重量轻、安全性能好、环境适应能力强和抗热性好等特点,所生产的35MPa高压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储氢气瓶)已批量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无人机及燃料电池备用电源领域。
报告期内,在氢能应用领域,公司一直紧跟新市场、新业态,积极开拓目标客户市场,在氢燃料电池车用高压储氢气瓶以及氢系统占领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加快与国内知名整车厂对接步伐,使多款搭载公司生产的高压储氢气瓶以及供氢系统的新型车辆取得产品公告,确保后续新开发产品得到应用。同时,积极承接北京市科委氢燃料电池汽车课题研究项目,为公司未来在氢能源产业链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05
宗申动力
3月28日,宗申动力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8.07亿元,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81%。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宗申新能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完成了在“电机、电控、电池、增程器、无线充电、核心零部件材料”等产品或业务的布局。在氢能源业务方面:公司完成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和叉车应用场景演示;电机、电控、CVT等多款产品完成样机试制。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从“燃油动力”向“电动动力、混合动力以及其他清洁能源动力”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的发展路径,全面落地公司“油转电”战略,打造公司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06
潮州三环
3月24日,潮州三环发布201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27亿元,同比下降27.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2亿元,同比下降33.93%。
在研发方面,公司2019年投入1.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81%,占营业收入比例6.47%。研发内容包括对新型陶瓷外观件、片式电阻用电阻浆料、介质滤波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锂离子电池材料、打印模组等新品的开发,开展新材料类、新能源类、电子模组类等高新技术领域产品的调研。
期间,公司还建立起以研究院和设计院为核心,各事业部技术课相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目前,公司研究院和设计院现已建设成为电子材料及元器件、电子模组件、电子浆料、特种玻璃、燃料电池等新产品及高端专用设备的研发创新基地。
此外,公司申报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工程化开发”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解决SOFC单电池和电堆的一致性和寿命等技术难题,形成SOFC单电池和电堆工程化技术,实现批量生产。
07
开尔新材
开尔新材3月23日晚间披露年报,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6.85亿元,同比增长136.6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785.68万元,同比去年增长180.94%。开尔新材在年报中称,公司业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2018 年下半年以来,主营业务(新型功能性搪瓷“珐琅”材料在地铁、隧道等地下空间应用)市场空间的迅猛爆发、节能环保类业务的持续回暖及新业务的顺利推广。
从2019年起,开尔新材试图以参股投资的形式涉足氢能领域。2019年5月,开尔新材宣布拟以自有资金3000万元对上海舜华增资。增资完成后,开尔新材将占舜华新能源注册资本比例为10%;8月,开尔新材与舜华新能源、浙江省新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三方拟联合出资设立浙江浙能舜华新能源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面向全国市场,开发及生产油、氢、电综合能源站核心装备及系统,用于配套建设综合能源站核心装备及系统生产项目。
08
卫星石化
3月18日,卫星石化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更新后)透露,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7.99亿元,同比2018年上升7.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3亿元,同比2018年上升36.33%。业绩增长的原因在于,报告期内,公司年产45万吨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二期和年产15万吨聚丙烯项目二期顺利投产,各生产装置运行稳定,产销同比增长。
09
中材科技
3月18日,中材科技(002080)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9亿元,同比增长18.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48.42%。
中材科技拥有风电叶片、玻璃纤维及制品、锂电池隔膜三大主导产业,同时从事高压复合气瓶、膜材料及其他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中材科技透露,在报告期内,气瓶产业依靠设备、产线、技术优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向储运、站用瓶罐等方向延伸。
氢燃料气瓶方面,率先研发完成国内最大容积320L燃料电池氢气瓶,并投入市场形成销量;开发取证燃料电池车用及无人机用35MPa氢气瓶20余种规格;成功掌握70MPa铝内胆碳纤维复合氢气瓶关键技术;启动投资氢气瓶生产线技改项目及站用储氢容器生产线项目。
10
安凯汽车
3月17日,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ST安凯 代码:000868)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量5692台,同比下降22.42%;6米以上客车市场占有率3.31%,位居行业第10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7,587.04万元,同比增长7.2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362.06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安凯汽车透露,报告期内,公司新产品开发稳步推进。全年新产品开发计划完成8项。承担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顺利完成阶段性目标;承担的安徽省智能驾驶公交项目完成样车及初始功能验证、12米宽温域长寿命燃料电池公交客车项目完成样车及可靠性验证;完成8.5米和10.5米氢燃料客车开发,打造出安徽首条氢燃料公交示范线运营车辆;新一代宝斯通开发项目完成样车试制;E9全新平台高端公交客车项目全面启动;完成A8公路车、8米及10.5米纯电动公交车、12米纯电动双层客车平台迭代升级。
高工氢电了解到,安凯汽车提供的安徽首条氢燃料公交示范线运营车辆共有2台,1台8.5米,1台10.5米,已于2019年12月投入到六安301路氢能公交正式运营。这2台车的燃料电池配套商是明天氢能,分别搭载额定功率为30kW、51kW的燃料电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