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时代来临,通信基站储能再次搅动锂电池市场。
近日,中国移动发布了一则采购招标大单,2020年将采购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6.102亿Ah(规格3.2V),需求满足期为一年。
本次最高投标限价25.08亿元,高于限价将被否决。项目不划分标段,采用份额招标,中标人数量为6-8家。具体中标份额分配如下:
简单而言,中国移动本次对磷酸铁锂的采购需求约达1.9GWh,按照25.08亿元的最高投标限价计算,每Wh电池价格约1.2元。
高工锂电了解到,2019年国内基站用电芯价格在1.1-1.2元/Wh(含税),随着成本的下滑以及行业竞争剧烈,价格仍存在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一位业内人士向高工锂电表示,中国移动此次的招标价格不含税,但包含了BOM成本、运输、人力、售后成本等等,而1.2元/Wh为最高限价,预计实际中标价格或在1元/Wh左右甚至更低,毕竟国内基站电池价格竞争较为激烈。
事实上,中国移动下属单位开启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招标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基于集中采购的决策层次高、需求量更大,更有利于议价权的掌控,中国移动集团总部也从2014年底开始集中招标采购。
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磷酸铁锂电池集中采购预计数量为2.4亿Ah,2017至2018年除铁塔以外基站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采购总规模为2.41亿Ah。2020年这一采购规模增至6.102亿Ah。
锂电池采购需求的大幅增长,一方面来自于5G网络的快速发展,站点功耗倍增,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储能系统,锂电池恰逢其时。另一方面,技术提升与成本下降,进一步加速锂电池在通信基站市场的渗透率。
中国移动基站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需求的攀升,也成为5G时代下各运营商基站电池选择转向的缩影。
作为国内三大通信运营企业的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中国铁塔承担着国内2/3以上的通信基站建设任务。从2015年开始,中国铁塔已陆续在12个省市3000多个基站开展梯次利用锂电池替换铅酸电池试验。
2018年,中国铁塔更是宣布停止采购铅酸电池,统一采购梯次利用电池。截至2018年底,已在全国31个省市约12万个基站使用梯次电池约1.5GWh,替代铅酸电池约4.5万吨。
2019年底,中国铁塔预计应用梯次利用电池约5GWh,替换铅酸电池约15万吨,预计可消纳退役动力蓄电池超过5万吨。
高工锂电获悉,中国铁塔在采购梯次利用电池的同时也在采购新生电池,而三大通信运营商建设各自独立的5G通信基站,也将刺激新生电池的需求。
GGII指出,随着通信基站锂电池的成熟应用,磷酸铁锂体系电池将占据主导地位。而5G基站建设进程加快,无论对新生电池还是梯次利用电池的需求都将大幅提升。其中,新生电池的需求增幅将大于退役电池。
根据规划,中国电信、联通的5G基站将为目前4G基站数的2倍以上,而中国移动将为目前的4倍以上。据各运营商2018年年报数据推测,中国共有至少1438万个基站需要被新建或改造。
GGII预计,中国5G通信基站将带动155GWh以上锂电池需求。
就今年而言,GGII认为,国家做出决策加大新基建,如果移动、联通、电信等再进一步加大力度,今年基站储能对锂电池的需求量还要高。预计今年基站对新生电池的需求将翻番。
目前,国内在通信基站领域深耕较久的电池企业包括海四达、拓邦股份、南都电源、双登集团、雄韬电源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6月,国轩高科与华为签署《锂电供应商采购合作协议》,下半年在基站领域的电池出货量猛增;在印度通信基站领域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一的昆宇,从哈光宇剥离后,也开始耕耘国内基站市场。
加之此前由于磷酸铁锂在乘用车市场失利,不少拥有铁锂产能的厂家纷纷涌向细分的储能市场。深陷债务危机的沃特玛,其电池因价格低廉成为基站市场的“抢手货”。
参与者众多意味着国内通信基站的竞争会更加剧烈,而并不是所有参与者都能够分一杯羹。目前国内基站用电池市场已经存在一定的恶性价格竞争,未来价格还将进一步下滑。行业需要警惕以牺牲品质为代价的低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