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物流领域示范运营形成一定规模,而探索全新应用场景的示范运营对于整个行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近日,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亿华通”)、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福田”)、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下称“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北京民航机场巴士有限公司(下称“机场巴士”)达成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合作意向,将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生产、运营及加氢站建设方面深度合作。
一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北京机场巴士的推广,有助于切实降低单位旅客综合能耗,提供低碳、便捷、舒适的绿色服务体验,为国内民航机场交通体系“油改电”提供积极探索。同时,也进一步丰富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为扩大示范运营提供了新思路。
另一方面,在上述四方合作中,除了燃料电池系统企业、车企、巴士运营企业以外,还有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这一强大的能源公司加入,能够为车辆加氢提供切实保障,是重视车站联动,从而有效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落地之举。
高工氢电了解到,目前中国氢能发展最大的障碍之一在于如何实现规模化和经济性,但尴尬之处在于,氢能各个环节不同程度存在矛盾:中下游的用量上不来,上游的成本降下不去。从基础设施来看,加氢站建设成本、数量少,车辆无处加氢,难以大规模推广;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没普及,加氢车辆少,加氢站成本难回收,又掣肘着加氢站的规模化扩张。
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分析师表示:“‘车站联动’是解决加氢站和车辆运营的关键所在。加氢站在落地运营的同时,亦要保证运营车辆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确保二者良性互动。”
资料显示,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全资所有的区域性大型专业销售公司,在存储、运输、分装、检验等环节拥有先进的设备设施,目前已利用其完善的营销网络与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布局加氢站建设。
中石化作为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提供了全国1/3的化工产品、60%的油品需求,是我国最大的炼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中石化的氢能来源包括制氢装置产氢、炼油重整副产氢和乙烯生产副产氢,是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商和用户。公司充足的石化资源和熟练的制氢技术可有效支持氢能生产与供应。自2018年以来,中石化设立资本公司,携手知名产业链企业,设立氢能公司,建设加氢站及油氢混合站,氢能布局可圈可点,在行业内也掀起巨大波澜。
亿华通与中石化这一积极布局氢能的能源巨头联合,将切实解决车辆加氢难这一薄弱环节。
与亿华通重视车站联动逻辑相似的是,在上个月举行的日本展会上,重塑科技与轻程(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中石化氢能源(上海)有限公司三方通过云签约的形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建以上海为中心,逐步辐射至长三角区域的氢能源应用场景。
未来,轻程物联网负责经营与管理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至市内物流、城际货运及长途运输。这些车辆将搭载重塑科技PRISMA 镜星系列燃料电池系统,并由中石化氢能源结合不同场景下车辆终端用户的加氢需求,在上海以及长三角区域选址推动油氢混建站的建设。很显然,重塑科技与中石化氢能源的合作也是为了克服加氢难这一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