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增量配电网:综合能源服务的切入口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IESPLAZA综合能源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0-03-24 浏览:0次

在传统电网模式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无法直接向区域内用户供电,建设增量配电网方能解决这一问题,增量配电网为区域综合能源服务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交易基础。

另一方面,单纯的增量配电网投资收益目前很低,投资方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主动开展增值服务,开展传统配售电以外的综合能源服务,正是一条可行路径。

自2016年11月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发布以来,我国分四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404个增量配电网试点项目。2019年11月,又启动了第五批试点项目的申报工作。

但增量配电改革受制于配电价格机制、各方利益冲突等诸多原因,进展并不顺利,第五批试点项目的申报遇冷,前四批试点项目的进展不及预期。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原则上应于2019年6月底建成投运的第一批106个申报试点项目中,北京、天津、浙江、四川、宁夏等地区仍有12个项目未确定业主,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地区仍有23个项目未划定供电区域,其中涉及的11个项目已申请退出。第二批、第三批试点项目中,半数试点完成规划编制、业主确定等前期准备工作,截至2019年初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的试点不足20%,建成投运的增量配电项目(不含存量转试点项目)仅有5个,其余大部分项目陷入半停滞状态。

在取得成功的试点项目中,湘潭经开区增量配电试点项目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该项目位于湖南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属第一批试点项目。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联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新奥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组成的投标联合体中标,并与园区投资平台湘潭九华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为项目业主。

2018年1月,项目公司“湘潭德盛能源配售电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金2亿元,是一家混合所有制公司。德盛公司遵循公司化运作、市场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的“三化”工作思路,开拓出一条符合项目公司实际的操作模式,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已经落地见效。

德盛公司采取的策略之一便是拓展效益渠道,即从常规配售电经营的单一模式,向能源项目投资与资本运作、综合能源利用与服务、售电准入与市场交易等三个方面拓展。

德盛公司延伸业务链条,从传统的发、输、配、售四个环节的业务,向两头延伸,发电侧考虑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等业务的投资,售电侧考虑从与客户的产权分界点处将综合能源利用与服务拓展到客户内部。

同时,推动跨行业合作,即打破业务界限,以能源为基础,通过优势互补,与供水、供汽、供热、供冷等“四供”行业合作,进行能源深度开发与利用。编制了《增量配电网综合能源规划》,积极探索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道路。

国家能源局在现场督导湘潭经开区试点项目时,评价该项目有“四个一”和“一个最”,即:全国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湖南省第一个组建配售电公司并挂牌成立的试点园区、湖南省第一个获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以及第一个提供供电服务的项目,也是第一批试点中发展最成熟、增长速度最快的。

湘潭经开区增量配电试点项目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增量配电网和综合能源服务的共生关系,简单来讲,增量配电网是综合能源服务的入口,综合能源服务是增量配电网投资的效益增长点。在增量配电网的基础上可开展售电、分布式发电、综合能源服务、能源金融与能源数据等业务,具有广泛的业务拓展空间。

分享到:

关键字:增量配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