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加快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进程,为大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迎来利好。目前中国大数据产业的现状如何?主要面临哪些挑战?下一步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思路来加速推进?日前,《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了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杨梽永。
大数据中心市场
将持续增长
杨梽永表示,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下,全球数据中心发展进入新一轮大规模扩张期,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更新迭代周期加快。传统数据中心加快升级与改造,大型互联网巨头、电信运营商加速数据中心资源的布局与扩张,在这一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正不断推动企业、行业转型,促进产业创新与增长,驱动IT架构平台化、智能化、服务化升级,为市场带来更多机遇与新的活力。
据赛迪顾问研究,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达到3698亿元,比2017年同期增长13.5%。预计未来3年,随着基础电信运营商及大型互联网企业超大型数据中心逐步投入使用,数据中心资源供给逐步趋向饱和,数据中心市场IT投资增速将逐步放缓。未来3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保持12.4%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2年,IT应用投资将达到5250亿元。
构建大数据中心
要思考三个问题
谈及大数据中心的特点,杨梽永表示,大数据中心集中了海量新兴技术,包含高密化、模块化、智能化、绿色化、弹性化等。高密指的是数据中心的计算密度高;模块化提升了数据中心的质量把控,缩短了数据中心的交付周期;智能化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了AI+运维、AI+巡检等场景,乃至实现了智能的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绿色化体现了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低碳、低能耗和低PUE的持续追求;弹性化是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以适配未来2~3代的IT设备变革。
大数据中心的下游是IDC服务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以及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所提供的稳定、高效服务均离不开大数据中心的支持。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大数据中心具有产业先导性,必须等它完成建设后,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产能才能得到批量拓展。随着大数据中心这种新型基础设施的批量落地,将为相关中小企业带去更多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以及更加标准化的服务,这将为中国加快步入数字社会和智能社会奠定了基础。
“而在大数据中心投资建设中,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在投资建设大数据中心前都应该考虑三点:一是拟建的大数据中心的任务和使命是什么?满足谁的什么样的需求?二是要结合各地对数据中心投建的要求和规范,来开展数据中心选址;三是投资数据中心产品注重采用全模块化、弹性化和智能化的方案,面向进行未来布局。”杨梽永说。
杨梽永进一步表示,目前,大数据中心建设需要各地方给予更多的支持,从推动政策的层面看,一是建议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地方政府兴建政务云数据中心,将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相关的系统、平台和数据都交由政务云统一管理;二是出台相关政策或标准,在环保和能耗方面对落地的大型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三是出台相关政策,配合5G商用全面落地,鼓励各地政府加大边缘DC布局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