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的大同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同新研”)一号车间的燃料电池全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即将完成,预计将在2020年第一季度可实现投产。
“大同新研的一号车间生产线现阶段已经实现各单一工序自动化生产,整线可半自动化生产电堆,目前正在进行整线联调。”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洪鑫告诉高工氢电,调试完成后,可以实现从送料到电堆出货全工序的自动化。
高工氢电了解到,大同新研氢能的燃料电池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8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包含一号车间、活化测试楼、测试楼、实验室、仓库、加氢站。
目前,一号车间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即将完成最后的调试,投产后可年产1000台套燃料电池电堆,这条产线将用来批量生产技术成熟的40kW的金属板电堆。二期工程则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适时开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燃料电池电堆10000台套。
资料显示,新研氢能成立于2017年,虽然成立时间不算长,但在“863”首席专家齐志刚博士(现为新研氢能首席技术官)领衔、具有丰富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与应用经验的专家组成的核心技术团队带领下,不仅产品研发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产业布局也颇有成效。
为了充分利用各地资源,新研氢能旗下有三家子公司,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责:北京新研创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新研”)专注金属极板设计及电堆研发,大连擎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大连擎研”)侧重于燃料电池系统控制集成和测试台,大同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大同新研”)则为产业基地和运营的突破口。
前不久,北京新研联合首航国翼开发的六旋翼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实现了长达331分钟的不间断室外飞行,创造了燃料电池无人机最长时间飞行的世界记录。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推动金属板电堆批量化生产的公司,新研氢能在金属板电堆方面有较为深厚的技术和经验积累。
一方面,新研氢能自主掌握了金属极板设计、冲压、清洗、焊接、防腐镀层等技术和工艺,同时金属板电堆、测试台和电压巡检板研发制造能力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除上述应用于无人机的金属板燃料电池空冷电堆外,公司还具备车用40kW金属板电堆量产能力,峰值体积功率可达2.9kW/L,目前60kW及80kW金属板电堆已开发成功,计划明年投产。
另一方面,新研氢能在夯实技术、备建产能和布局产业基础上,拓展市场。目前已分别与中通客车、厦门金旅联合开发了厢式物流车、公交车,入选工信部公告。此外,大同新研与中通客车完成22辆9吨燃料电池物流车的装配,车辆在2019年6月份就抵达了大同。
“一号车间完全是按照批量化生产的要求进行设计,良品率按要求设定在98%以上。”洪鑫表示,一号车间投产后,可以满足客户较大的实时订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