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客户参观考察络绎不绝,普瑞赛思获海内外高度认可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普瑞赛思 发布时间:2020-01-1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20年开始不到半月,深圳普瑞赛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便迎来了5波客户参观考察,包括土耳其电池公司ASPILSAN、宜邦国际集团、德国电动出行公司e.Go Mobile AG、德国大陆集团、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其中不乏世界500强,还有两家客户是近期第二次来访考察,他们希望普瑞赛思基于自身的专业优势,未来能够在动力锂电池研发、锂电池厂家选择方面提供更多的专业性建议和参考。

1月3日,土耳其电池公司ASPILSAN研发中心主任Gokhan Demirci、总工程师Necmi Altin等一行4人莅临深圳普瑞赛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光明实验室参观考察,并就储能系统检测业务进行探讨。

ASPILSAN是土耳其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制造镍镉飞机电池的公司,其生产的电池主要用于飞机,无线电,武器系统,热系统,机器人和医疗设备。目前,ASPILSAN因其定制化的储能系统研发、生产能力受到了广泛关注。

1月8日,德国电动出行公司e.Go Mobile AG创始人兼CEO Prof. Dr. Günther Schuh、 CTO Mr. Rudolf Stefan、采购高管等一行8人莅临普瑞赛思光明实验室参观考察,这是e.Go Mobile AG最近几个月第二次参观普瑞赛思实验室。这次,考察团深入了解了普瑞赛思电性能、可靠性、安全测试能力,并就振动测试新国标等信息做深入交流。

参观结束后,考察团成员表示,普瑞赛思的检测能力,包括硬件设备和团队专业程度,是他们见过的最好的实验室之一。

1月10日,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大陆集团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亚洲区总裁Freeman Cao、48V电池业务全球总负责人Martin Schulenburg、电芯专家Florian Schipper等一行7人莅临普瑞赛思光明实验室参观考察,对普瑞赛思的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及相关的测试标准、第三方独立性等等深入了解后,对普瑞赛思的检测能力及专业的技术人才团队给予了极大认可,并希望在未来能够有进一步的合作机会。

德国大陆集团于1871年始建于德国汉诺威,2018年位列世界500强206位,是全球五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汽车电子设备制造居全球前3位。

1月13日,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高管团队一行5人莅临普瑞赛思光明实验室参观考察,并就实验室资质、性能测试、安全测试能力等深入了解,并与普瑞赛思实验室测试领导就储能系统测试认证,尤其是UL9540A做了进一步交流。并希望在储能系统检测业务方面与普瑞赛思有进一步的合作。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拥有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的光伏制造商,业务涵盖了优质的硅锭,硅片,电池片生产以及高效单多晶光伏组件制造,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中,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名列第166位。

普瑞赛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独立的第三方锂电池检测机构,实验室运营近20年以来,得到了政府、国际权威机构、行业客户的一致认可,目前已获得CNAS、CMA、CBTL等行业权威认证资质,是TÜV莱茵、INTERTEK、CSA、TÜV南德等国际检测机构的战略合作实验室和授权实验室。同时,普瑞赛思作为唯一一家锂电池检测机构还入选了深圳市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十大平台,并被授予广东省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灾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经过了众多电动汽车、锂电池厂家严格而的驻场、目击测试等审查,普瑞赛思作为第三方锂电池检测机构的专业性及严密的信息保密流程,受到了广大客户的一致认可,大众、奥迪、上汽、广汽、吉利、蔚来汽车、A123、CATL、国轩、力神等众多行业客户对普瑞赛思的专业能力及服务水平十分认可,并与我们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为向客户提供更便捷、完善的检测服务,普瑞赛思目前已在华南、华东、华北布局了完善的试验检测体系,深圳作为普瑞赛思总部,具备锂电池电芯、模组和系统的性能测试、环境测试、机械可靠性测试、寿命测试、安全测试等多项检测能力,具体包括振动测试室、电性能室、针刺实验室、挤压实验室、高低温检测、低气压、沙尘测试室、短路、过充、浸水测试室、样品观察室等。

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投入使用的普瑞赛思惠州动力及储能电池检测技术中心,具备完整的动力电池、电芯、电池模组、电池系统、BMS的测评能力,及电动汽车的年检测试技术研究能力,同时该中心能力规划覆盖电池储能系统的测试要求,也将建成国内首个具备UL9540A电池储能系统热失控扩展测试能力的实验室,目前这一测试项目已被多家储能系统厂家预定。

分享到:

关键字:普瑞赛思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