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低于2018年的125.6万辆,下滑约4%。这是我国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以来,第一次出现下滑。
当天的会议现场,大家对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滑坡现状,表达了忧虑,分析了现状,提出了观点。
现状:困难犹存
嘉宾一致认为,新能源汽车产销下滑,主要因素来自内部挑战和外部压力。
内部因素方面,补贴退坡或是最大因素之一。自2019年6月26日起,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标准降低约50%,地方补贴则直接退出,从而使2019年补贴大幅度退坡接近70%。同时,资金链紧张。在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和技术迭代主要过程还没结束的情况下,资本投资开始收紧,不少企业资金链紧张。此外,还有市场下行、消费动力不足、市场表现低于预期等因素。
外部因素方面,国际整车巨头向电动化转型,并加快在中国布局,包括丰田、本田、大众、宝马、奔驰-戴姆勒等国际主流车企都先后加大在中国的产品布局,并加快了在供应链上的合作和产业化落地。特斯拉也在2020年1月开始了中国制造Model 3的大规模交付,此前几天,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补贴后售价已降至29.9万元。
由此,造成了一方面是国内很多汽车企业销售和利润下降,另一方面是一些造车新势力刚刚起步,就面临生死挑战。
“新能源汽车产销下滑,我觉得问题是深刻的,说明我们国家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整个的产业发展还不成熟,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认可度(不够),还有企业自身的问题等。”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说。
分析:挑战不少
“汽车行业的难,可以从经济大形势方面来考虑,过去40年,有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目前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未来的中速增长,这是一个大背景。几乎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出现了所谓历史需求峰值,即需求量最大的点或者区间,很多行业出现了竞争加剧、产业分化、优胜劣汰,其实我觉得汽车行业还有些没达到那个点。”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
大家分析认为,汽车行业出现的问题,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有政策方面的原因。2019年1-6月,汽车销售在县和县级以下市场占到的市场份额是近30%,10万元以下的车型市场份额接近40%,而且这部分车型的销量降幅最大。换言之,居住在县和县以下这些城镇,然后要买10万元以下这种车型的这些人,他们的购车需求下降幅度是最大的。
“收入上不去,该买车的时候买不起车了,所以我觉得需要研究,这就是我们最近特别强调,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对我们未来的消费需求,特别是汽车的消费需求有直接的影响。”刘世锦表示,消费需求的萎缩会影响宏观经济。
由此,汽车企业的转型就成为当务之急。“从规模的角度来看,越是体量比较大、传统车比重比较大的企业,转型的速度越可能会慢一些。转型快的企业还是较少,转型慢的将来必遭淘汰。”张永伟认为。
“在日益加剧的竞争中,胜出的汽车企业,能够持续进行创新,把握住要求,快速推出新产品。对此,我们还是抱有很大的期待。”张永伟说,所以,可以看到有依然高歌猛进的企业,有执着前行的企业,有面临着生死考验的企业。
观点:机遇更多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调整的实际(现状),我们要更多地去考虑客户到底需要什么,而不应该去考虑政府给我们什么”天际汽车董事长张海亮表示,企业应该多考虑自己的创新点在哪里。
“在技术上,我们始终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技术、安全技术,始终注意整个产业链的布局,我们在产业的管理,品牌的运作才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们有能力来度过当前的难关。”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认为。
“我们已经看到了汽车产业转型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率先进行了转型调整。一方面做加法,向着低碳化、信息化方向共同努力;另一方面做减法,淘汰落后的产品,过去两年淘汰了100万辆整车、140多万辆的落后产能。”张宝林表示。
一个众所瞩目的事实是,希望和机遇还是存在。例如,就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来看,2018年,国产电动汽车最高续航里程是500公里,而到了2019年,则达到了600公里,这对于行业来说,的确是跨越了不少的技术瓶颈,对消费者来说则是增强了购买的欲望,因为这逐步消除了续航焦虑。
“企业有活力、有创新,就有希望。”刘世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