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5G共建共享发展与光模块集采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讯石光通讯网 发布时间:2020-01-10 浏览:

在讯石《2020年讯石“创芯时代”邳州论坛暨年度总结大会》会上,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唐雄燕博士发表了主题为《5G共建共享发展与光模块集采》的演讲报告,介绍5G的发展现状,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5G共建共享方案以及运营商光模块的集采的挑战。

唐博表示,2019年是中国5G商用元年,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共建成5G基站13万个。2020年5G部署会稳步推进,5G基站数预计将达到70万左右。现阶段,全球5G发展迅速,截止到2019年12月,22个国家/地区的45张5G网络已经开始商用,这其中有21张网络支持固定无线宽带业务(FWA)。韩国5G用户数在开往半年后数量达到了400万。唐博预计截止2019年商用5G网络将超过47张,5G用户数将达到1000万左右。

2019年初,工信部提出2019年在300个城市部署千兆宽带网络,用户覆盖能力达 2000万,全年新增千兆宽带用户40万。2019年,运营商开始规模部署千兆宽带,建设千兆宽带城市。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国1000M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72万户。 我国FTTH/O用户总数达到4.18亿,占固定宽带用户总数的92.5%;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占比达84%。

5G网络面临的挑战首先是商业模式的挑战,运营商需要考虑能够盈利的业务在哪,2C市场饱和,收益难以增长;2B市场潜力大,但是需要培育,竞争态势也比较复杂等。其次是建设投资面临挑战,怎样降低设备成本,在运营商自身业务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投资的来源在哪等。最后是网络技术的挑战,SBA与云化网络,NR与高频段通信(能耗,覆盖),网络切片与MEC等问题。

当前,通信运营商面临业务收入增长乏力,增量不增收的难题。运营商的传统流量经营陷入困境,5G的到来使得该问题更加严峻。ICT行业价值在向平台与应用转移,OTT获利,网络作为哑管道未能获得相应的收益。

为解决业务增长乏力的难题,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在2019年9月9日签署《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在中国电信作为主导运营商的南方21省市由中国电信主导建设5G无线接入网;在中国联通作为主导运营商的北方10省由中国联通主导建设5G无线接入网。主要大型城市和广东、浙江由双方共同建设。共建共享无线接入网,独立建设核心网。共建共享5G频谱可以达到200M, 初期实现NSA共享。控制性部署NSA,以SA为目标。2020年Q1启动网络向SA的演进升级。共建共享优势,首先是5G网络峰值速率可达2.5Gbit/s,是全球5G现网中测得的最高速率。其次是扩大基站的规模节省了投资成本。

唐博指出,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的技术方案是:接入网共享方案,核心网各自独立建设,共享区域内采用独立或共享载波实现接入网共享,双方各自拥有一张逻辑上端到端可管可控安全的5G网络,具备从NSA共享向SA共享的演进能力。从网络架构来看,物理上是一个基站,逻辑上是两个基站,基站共享,双商联接入各自的核心网,同时核心网、IT系统保持独立。技术方案方面,共建共享承载互通,基站配置双方运营商的网络号,配置为两个独立的逻辑基站。用户体验和支持的业务与独立建网基本保持一致。

唐博表示,5G对光通信有哪些新的机遇?5G承载网会提升容量,会带来一些新的需求。5G基站理论峰值约为4G的25倍,理论均值约为4G的15倍;5G用户DOU预测,约为目前4G的6倍。关于5G的前传回传方案,各个运营商有不同的考虑,关键还是取决于技术发展和成本。光模块和光器件在通信网络的成本占比越来越大,制约网络总体成本。运营商希望光模块/器件厂商通过创新的方式降低产品成本,推动网络的快速部署。

关于光模块的集采,运营商希望推动产业链更加开放。唐博表示,这是运营商目前发展的基本理念。运营商希望能推动网络的开放和解耦。一方面推动设备的解耦,将来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块组合设备,而不仅仅只局限于某个设备商。解耦的工作也在多方面的推进,现阶段,光纤接入的解耦已经很成熟了,家庭网关可以在市场上采购。同时运营商光模块的直接集采面临着技术上的挑战,不同设备不同模块的兼容性的问题。其次是维护和售后,责任划分的问题。最后是光模块供应商的管理和保障的问题。

分享到:

关键字:5G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