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西藏拉孜县查务乡天寒地冻,阿里联网工程包3标段附近的萨迦河面上已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不远处的施工现场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不断加高的铁塔西侧是皑皑雪山,起重机伸开长臂,发出阵阵轰鸣声,在塔下人员指挥下吊起铁塔组件,稳稳地组装在一起;施工人员攀上高耸的铁塔,开展零部件紧固作业。目前,该标段已进入组立铁塔阶段。
“最近项目一分部1班组的组塔人员在高空作业时,持续用仪器测量风速,为作业提供依据,这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值得肯定。明天3R071吊车组塔现场土质松软,吊车支腿前要先垫钢板、再垫枕木,确保支腿稳固……”1月8日晚上,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阿里联网工程包3项目部微信工作群中,项目经理曾红刚总结讲评当天工作,并提示和预警次日施工情况。
湖北送变电公司承建的包3标段500千伏线路,起于西藏拉孜县热萨乡,止于拉孜县查务乡,分两条单回路平行走线,全长111.545千米,共有杆塔200基,另有110千伏杆塔34基。该标段沿线海拔在4000米左右,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50%~60%,自然条件复杂,施工安全风险高。为降低作业风险,提高施工质量,项目部采取“动前提醒、动中督导、动后讲评”的“三动”安全管控机制和技防措施,将远的点位“拉近”管,散的点位“可视”管,织密施工安全网。
1月2日7时30分,项目副经理李国尧、安全员严锋赶往施工现场,检查施工情况。“标段有30个施工点位,有的在山下,有的在山上。山上一个施工现场检查下来需要一天。”李国尧说。
“这个卡线器老化了,要立即更换,还要更换吊钩锁口保险。”“此处采取临时挡土措施,能预防渣土滑落,考虑较周全。”在多林至查务单回500千伏线路3L054人工挖孔现场,应急联络牌、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牌、安全文明施工责任牌等标识一应俱全。李国尧检查了吊机提钩和配电箱接地以及临时挡土情况,把发现的问题和好的做法都拍了照。后期,他还要在安全例会上讲评这些例子。
检查完3L054人工挖孔现场,李国尧和严锋来到位于海拔4318米的增寺山脚下,准备上山检查3L053基坑施工现场。他们往山上看去,隐约可见索道线和搅拌设备。在山下给他们带路的施工队员拿出手套和干粮,此时已近9时。“9点开始爬山,预计到山顶需要一个多小时,到下午4点左右才下山,中午我们就在山上简单吃点。”队员刘旭说。“爬山了,大家把裤腿扎紧、穿戴好防护用品,小心狼牙刺钻到鞋子里。”爬山前,严锋再次提醒。
爬至位于半山腰的3L053基坑施工现场,虽然天气寒冷,队员们脸上却渗出细密的汗珠。“下坑洞前,先用气体检测仪检测坑洞气体,系好安全带、打好防坠器,配备软梯上下坑洞……”现场工作负责人史冬力进行了“三交三查”,即交任务、交措施、交安全,查工作着装、查精神状态、查个人安全用具。项目部要求施工班组每次施工作业前,负责人都要明确现场危险源和预控措施。
“气体监测正常,可以入坑洞作业。”史冬力拿着有害气体监测仪监测基础坑洞,结果显示正常时,他示意施工人员可以下洞作业。
早晚温差大、含氧量低、紫外线强、生态系统脆弱,都是高海拔施工的难点。项目部在每个施工作业点都放置了若干个小型氧气瓶和医药箱。坑道作业人员施工不得超过1个小时。项目部还配备了高压氧舱和医疗站,对参建人员开展生态环保知识培训,明确设置围栏限制施工范围、施工前进行草皮表土分离等措施,强化生态保护。
高原施工点多面广,如何让现场安全管控不留盲区?项目部不定期抽查作业层班组负责人到岗到位情况,为现场安全负责人、施工人员配备电子记录仪,实时采集现场视频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回传,提高了现场作业透明度。
“高海拔作业对于安全施工提出了更大挑战。我们建立健全施工责任体系,把 ‘动前提醒、动中督导、动后讲评’的工作机制贯穿全程,通过各环节风险预测预控,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29起。开工以来,我们还组织了安全教育、质量技术交底培训、高原卫生健康常识讲解及卫生救护应急演练十余次, 提高了应急救护能力,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曾红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