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日达成液氢合作协议 民用生产有望加速落地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20-02-16 浏览:

中日达成液氢合作协议 民用生产有望加速落地。

2月14日,鸿达兴业公告显示,该司与日本大型综合化学公司旭化成株式会社签署《氯碱制氢合作协议》,当日公司股价涨10.02%,上封涨停板。

根据协议,鸿达兴业将引进由旭化成株式会社研发设计的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工艺及离子膜电解槽设备制取氢气,推进双方在氯碱和氢能领域方面的合作。

液氢是通过预冷和膨胀节流等工艺,把氢气降温到-253℃从而变成液体,使得氢可以高效地储存和运输,具有应用系统简单、经济、高效可控、不易污染、品质稳定等特点。

因此液氢还是全球公认的可以大规模获得超纯氢的先进技术,超纯氢在电子工业、治金、医疗、石化等行业应用广泛,作为还原气体和保护气,可以大力提升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芯片以及新材料等领域的水平。

全球目前总液氢产能约470吨/天,其中北美占了全球液氢产能总量的85%以上。美国本土已有15座以上的液氢工厂,欧洲有4座,亚洲有16座,其中日本占了亚洲2/3的产能。

中国目前在用的液氢工厂仅有海南文昌、北京101所和西昌基地,均服务航天火箭发射,总产能仅有4吨/天,最大的海南文昌液氢工厂产能也仅2吨/天,远远满足不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对液氢的需求,民用液氢工厂更是一片空白。

更为严峻的是,许多发达国家都在液氢方面对中国进行了技术封锁。

本报记者查阅到,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列出的商业管制清单中包括10大类行业,液氢的生产和应用涉及3大类:2类“材料加工”、3类“电子”和9类“航空航天与推进”。

美国政府禁止NASA和美国企业同我国开展液氢技术领域任何形式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同时限制其盟国向中国出售设备和技术,限制法液空、林德开放10吨/天以上的氢液化技术及装备,以及DN50以上液氢阀门、膨胀机、液氢泵等关键设备。

近几年,美国Gardner Cryogenics(全球最大液氢液氦装备供应商)等企业开始谋划将其从未面向中国市场的ISO液氢储箱,通过国家市场管理局及行业评审机构进入中国使用。

其目的是为了支持美国气体公司利用液氢罐箱向中国高价出口和倾销美国液氢,在中国超纯氢市场谋取暴利(中国成本超150元/kg,是美国本土液氢售价的8倍左右)。

国内市场方面,由于我国液氢技术和装备发展较晚,许多本该用氢的部门对氢,特别是液氢没有需求,这就限制了液氢的生产规模。

目前中国液氢国内生产量尚远低于市场需求量,液氢行业的生产和市场需求都呈现出一种较为快速增长态势,一位市场人士向记者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液氢产业将以5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