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云平台、数据中台和物联管理平台上线,标志着该公司以IT资源服务中心和数据共享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基础平台搭建完成。生产、营销、调控等39套业务系统云上运行,实现“企业级”信息基础资源统筹共享共用。
2019年,国网吉林电力紧密围绕公司“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以“推动共享、强化应用”为理念,结合省情、网情、企情和职工队伍实际,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展示吉林特色,取得实际成效。
设备物联 夯实电网安全
国网吉林电力是公司服务东北振兴的主战场之一。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关系东北振兴、农业现代化发展。2019年,该公司构建智能运检管控中心,实时监控电网设备、输电通道,提升电网安全水平。
国网吉林电力自主研发的立体安防系统已在500千伏金城智能变电站应用。系统利用视频监控和红外扫描管控现场作业人员到岗履职及大型吊车使用情况,防止施工人员人身伤害和现场设备损害。
泛在电力物联网创新应用同样用于配网领域。松原供电公司研发配网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智能系统平台,分析智能电表数据,实现台区和柱上开关监测信息全覆盖,将“被动抢修”变为“主动服务”,有效提高配网监控水平和故障抢修效率。2019年,该公司利用该系统研判配电台区故障750台次、线路故障28次,主动抢修615次,缩短停电时长637.5小时,累计多供电量8.65万千瓦时。
泛在融合 实现提质增效
面对售电量增速和盈利能力降低的双重压力,国网吉林电力实施省、市、县公司营销业务集约化管理,实现收付款“省级集中”和现金流“日调度”,抄核收工作量下降80%以上,业务工单流程平均时限缩短了3.8天,解决了银行账户大幅压减、收支分散、资金沉淀、监控不到位等问题。2019年,该公司综合创效达2.54亿元。
作为首家通过公司数字化审计平台综合试点部署验收的单位,国网吉林电力创新构建数字化审计智能模型,打造具备数据互联感知、审计在线指挥等5大创新10项亮点的数字化审计工作体系。该公司按照“无决策不预算、无预算不合同、无合同不履行、无合约不支付”的法财融合理念,打通相关系统间数据通道,实现合同合规管理、资金强化管控目标。该项目也入选公司泛在电力物联网最佳实践案例。
国网吉林电力与吉林省税务局深入合作,开发建设集团税务智慧共享平台,全面优化58项涉税业务流程,实现集团税务一键式“计-报-缴”,夯实企业税收管理基础,提升税务风险防控能力。
孵化新业态 构建“生态圈”
2019年,吉林省委省政府主导的“数字吉林”加紧建设。国网吉林电力把握机遇,主动对接,在培养新业态上想点子、下功夫,全面布局“两网”融合新兴产业“生态圈”。
国网吉林电力推出综合性服务,为能源开发转换和上下游产业提供涵盖管理、技术、市场等的综合解决方案及措施。同时,该公司挖掘电力大数据价值,创新“智能电力大数据+金融”服务产品,与工商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签订数据服务合同,提供有效风险预警43次,促成7家中小微企业向银行融资3580万元,数据产品营业收入达110万元。
国网吉林电力还以提升可调负荷管理能力为重点,实施客户侧蓄热式电锅炉等柔性负荷集中管理,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吉林省风电利用率从2016年的69.4%上升至2019年的97.33%。
2019年,吉林电网新能源发电量达15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6%,为近年来最高水平。该公司调控中心水电及新能源处专责徐斌说:“我们通过调控负荷,开展电采暖与新能源直接交易,实时响应新能源发电,利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风、光、火联合调度,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借助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国网吉林电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国网吉林电力将继续大力培育有地域特色的亮点项目,围绕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一汽红旗小镇等开展“两网”融合示范园区(小镇)建设,形成更多泛在电力物联网吉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