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区块链重塑数据“生产关系”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人民邮电报 发布时间:2019-12-25 浏览:

1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区块链一夜之间成为热点。今天谈起区块链,我们已经不会仅仅停留在概念上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正在我们身边落地,区块链脱虚向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日益清晰。

2018年7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在对一起著作权纠纷判决中认可了区块链电子存证的法律效力,目前该院的司法区块链已经汇集了3.9亿条电子数据,相关案件调撤率达到96%以上。

2018年8月,广东深圳税务部门开出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至今已纳入企业7600多家,开出了超过1000万张区块链发票,覆盖金融保险、酒店餐饮、停车服务等上百个行业。

2018年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利用区块链将全市53个部门的职责、目录以及数据连接在一起,解决了数据缺位、越位的问题,为北京大数据的汇聚共享、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支撑。

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2018年9月开始试运行,一年多来已实现业务上链3万余笔,业务发生笔数达5000余笔,业务发生量约750亿元。

这样的已公开案例还有很多。中国信通院2018年4月开始牵头实施的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目前国内外成员已达到340多家。最近,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组织评选的一批高价值的区块链案例中,工商银行、国家电网、南方航空等众多央企和行业龙头身在其中。可以说,区块链的独特作用正在凸显。

区块链的独特作用体现在哪里?核心就在于破解“数据”相关的诸多难题。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但当前,数字经济刚起步,就面临着数据不可信、确权难、孤岛林立、利益失衡等“先天病”。国外Face-book的数据危机,国内政务数据共享的困局、个人数据违规使用的乱象等很多现象,都与此有关。

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恐怕是我们现在用的很多技术工具和制度是面向传统经济的,无法适应一日千里的“数据生产力”发展需要。不破解这些难题,不治疗这些“先天病”,数字经济可能“寸步难行”。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的网络数据管理技术,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区块链利用密码学技术和分布式共识协议保证网络传输与访问安全,实现数据多方维护、交叉验证、全网一致、不易篡改。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望从源头防止数据造假,提升数据的可信水平。二是分布式的多点互信网,使数据没必要集中到一家核心机构手里,也能建立信任关系,降低数据共享阻力。三是可细粒度地控制数据使用权限,还可以通过智能合约为数据附加使用条件,使用也能全程留痕,避免失控。

可以说,区块链的应用有望扭转当下数据采集、控制、使用和权益分配日益集中化的趋势,推动数字经济向更加互信、共享、均衡的方向发展,从而彻底重塑数据的“生产关系”,开创有别于工业经济时代的新模式。

最近,有关数据的一则消息更有分量: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并列参与分配。这样的提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我们开始为数字经济做最基础的制度上的准备,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恰好为制度的落实提供了一种值得探索的技术路线。

很多人说区块链改变生产关系,笔者觉得有点夸大。笔者要给这个判断加个限定词:数据——区块链改变“数据”的生产关系。区块链适用于开展跨机构的数据资产的管理,有助于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协作效率和建设可信体系。

当然,区块链不能被神话,它既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也不是解决所有难题的钥匙。区块链还需要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用,形成有机体,才能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分享到:

关键字:区块链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